zǒu
走
ròu
肉
xíng
行
shī
尸
一般成语
四字成语
ㄗㄡˇ ㄖㄡˋ ㄒ一ㄥˊ ㄕ
ZRXS
联合式成语
近代成语
贬义成语
成语意思
行尸:会走动的尸体。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清·华伟生《开国奇冤·谋擢》:“尽热衷瞒神吓鬼,扮花面走肉行尸。”
走肉行尸作宾语、定语;指没有思想的人。
郭沫若《论节奏》:“在寻常人看来,甚么东西都是死的,连活着的东西都是死的,因为他自己只是一个走肉行尸。”
出处
(大钟面叱之曰)东楼夫子,走肉行尸,若辈恃此冰山,赤日一出,势将压覆。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四·钟雅》
成语故事
据传,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叫任末的人,他虽出身贫寒,但热爱学习,通过自学终于成为了博学之士。他曾经在一片树林边建起了一个简陋的茅草屋,并以此作为书房。他用削尖的荆条来代替笔,用树液和烟灰混合制成墨。在月光下,他常熟读诗书;在无月之夜,他就点燃蒿草,借着微弱的光线阅读。读书时若有心得就会写在衣服上。任末在临终之际对学生们说:“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意思大概是:那些勤奋学习的人,即使离世,也仿佛仍在世间留下了他们的智慧和精神;而那些不学无术的人,纵然活着,也是只能行走但没有灵魂的一具驱壳,毫无生活的意义。成语“行尸走肉”由此诞生,用于比喻庸碌无为、精神空虚、糊里糊涂混日子的人。该成语也被称作“行尸走骨”、“走肉行尸”等。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与走肉行尸相关的成语
与走肉行尸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