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ǐ
子
xū
虚
wū
乌
yǒu
有
常用成语
四字成语
子虚烏有
ㄗˇ ㄒㄨ ㄨ 一ㄡˇ
ZXWY
联合式成语
古代成语
贬义成语
成语意思
指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事物(子虚、乌有:人名)。
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子虚乌有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文贵征实,不蕲于振奇,所以愧文士子虚乌有之习也。(清 沈惟贤《万国演义序》)
出处
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
成语故事
司马相如是蜀郡(今四川)成都人,汉初著名的辞赋家。他写过一篇诸侯游猎活动的赋叫《子虚赋》。据说汉武帝看了后十分赞赏。赋文这样写道:楚王派子虚出使齐国,访问齐王,齐王率领了全国游猎的能手陪同子虚进行了一次规模很大的打猎活动。之后,有位乌有先生和子虚一起议论这次游猎的事,子虚竭力吹嘘楚王游猎的盛况,乌有认为这是在贬低齐王,于是辩论开了,有时甚至互相指责。尽管这游猎中的人写得有名有姓,事情也具体生动,实际上全是虚构的。作者取名“子虚”“乌有”,已暗示是编造的了。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与子虚乌有相关的成语
与子虚乌有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