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xiào

miàn

chā

笑面夜叉

成语意思

    • 解释:

      比喻面带笑容而居心狠毒的人。

    • 出处:

      宋·陈次升《弹蔡京第三状》:“时人目之为笑面夜叉,天下之所共知也。”

    • 语法:

      笑面夜叉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内心狠毒的人。

    • 示例:

      他这个笑面夜叉不好对付

    • 英语:

      a wicked person with a hypocritical smile

    • 近义词:

      笑面虎

出处

    洗垢索瑕,中伤士类……毒流天下,实不忍闻,主行虽在章惇,卞实启之,时人目之为笑面夜叉。

    -----宋·陈次升·《弹蔡京第三状》

成语故事

    宋朝的陈次升身居谏官要职,敢于说真话,多次上书皇帝弹劾奸臣。宋哲宗时,章惇和蔡卞广植党羽,结党营私。他们拉拢陈次升,被陈次升严词拒绝。这使得章惇和蔡卞对他怀恨在心,他们向皇帝进谗言,企图将他贬出京城。哲宗说:“陈次升敢说真话,这种人很难得,不应该受贬。”随后还将陈次升提拔为左司谏,专门负责进谏。尽管陈次升多次向哲宗弹劾章惇等人,但始终未被采纳。到了徽宗时期,陈次升再次上书揭露章惇、曾布、蔡卞、蔡京等人的恶行。他在著名的《弹蔡京第三状》中写道:“主行虽在章惇,卞实启之,时人目为‘笑面夜叉’,天下之所共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主谋虽然是章惇,但卞京实际上是这件事的发起人。当时的人都称他为“笑面夜叉”,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故事中的成语“笑面夜叉”用于比喻脸上常带笑容而心地狠毒的人。

字义分解

  • 读音:xiào
    (1)(动)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容|~声。(2)(动)讥笑:~话|耻~|见~。
  • 读音:miàn
    (1)(名)头的前部;脸:~孔。(2)(动)向着:背山~水。(3)(名)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儿。(4)(动)当面:~谈|~洽。(5)(名)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
  • 读音:yè
    (1)(名)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跟‘日’或‘昼’相对):~晚|白天黑~|三天三~。(2)(名)〈方〉指天黑;入夜:天快~了。
  • 读音:chā,chà,chǎ,chá
    chāchàchǎchá1.叉子,一端有两个以上长齿,用以刺取物体的器具:鱼~。钢~。2.用叉子刺取:~鱼。3.像叉的形状。也指叉形符号:交~。打~号。劈叉,两腿分开成一字形落地,是戏曲、杂技、体操、

与笑面夜叉相关的成语

与笑面夜叉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