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wèi

shí

dīng

未识一丁

成语意思

    • 解释:

      丁:“个”的讹字。不认识一个字,指没有文化的人。亦作“目不识丁”、“不识一丁”。

    • 出处: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 语法:

      未识一丁作谓语、定语;指没有文化。

    • 示例:

      《明史·王端传》:“文职有未识一丁,武阶亦未挟一矢。”

    • 英语:

      not to know A from B

    • 近义词:

      目不识丁、不识一丁

出处

    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张弘靖传》

成语故事

    在唐宪宗统治时期,幽州节度使张弘靖身边有两个傲慢无礼的从事,名叫韦雍和张厚宗。一次,他们酒醉后嘲讽士兵们:“在这和平的年代,你们这些只会拉弓射箭的士兵有什么用?连最简单的‘丁’字都不认识,你们存在的意义何在?”这番言论无疑是对士兵们的侮辱,让他们对这两人怀恨在心。 就在这时,张弘靖收到了一笔用于犒赏士兵的金银,他却贪婪地将这些财物据为己有,甚至还分给了韦雍和张厚宗。士兵们得知后,愤怒无比,对这三人的忍耐达到了极限。于是他们揭竿而起,杀死了韦雍和张厚宗,并将张弘靖关进了大牢。朝廷无计可施,只得将张弘靖降职调走,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成语“目不识丁”由此诞生,也作“目不识字”、“不识一丁”、“未识一丁”,形容一个人文化水平低,连一个字都不认识。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wèi
    (1)不;不曾:~便。(2)(名)地支的第八位。参看〔干支〕。
  • 读音:shí,zhì
    shízhì1.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2.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1. 记住:博闻强识。2. 标志,记号。
  • 读音:yī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5
  • 读音:dīng,zhēng
    dīngzhēng1.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丁是丁,卯是卯。2. 成年男子。3. 人口。4.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1. 〔丁丁〕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

与未识一丁相关的成语

与未识一丁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