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zhí

yán

yǐn

直言无隐

成语意思

    • 直言无隐解释:

      直言无讳。

    • 直言无隐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臣不忍坐视君国之危亡,故敢直言无隐。”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三回:“年兄宜直言无隐,某亦有肺腑相通。”

    • 直言无隐语法:

      直言无隐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直言无隐示例:

      旋用御史徐启文奏,今中外臣工于时事阙失,直言无隐。柯劭忞《清史稿·后妃传·文宗孝贞显皇后》

    • 直言无隐近义词:

      直言不讳、直言无讳、直言勿讳、弃恶从善、迷途知返、回头是岸、发人深省、直言正论

    • 直言无隐反义词:

      谎话连篇

出处

    臣不忍坐视君国之危亡,故敢直言无隐。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成语故事

    公元379年,前秦皇帝苻坚命苻丕率七万士兵攻打东晋的襄阳,同时又派遣了三支共十万人的军队,在襄阳城外与苻丕的军队协同作战。与此同时,晋孝武帝派刘波率八千军兵增援襄阳。但当刘波的军队距离襄阳仅有五十里时,他得知前秦军的兵力高达十七万,便停止前进,因此被朝廷免去了冠军将军之职。 公元383年,东晋军队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为了巩固胜果,孝武帝命令熟悉北方情况的刘波坐镇北方,统领淮北各军。此时刘波病重无法承担这一重任,于是他在奏疏中写道:“臣鉴先徵,窃惟今事,是以放肆狂瞽,直言无讳。”大意是:我想起本朝开国的历史,又联想到当下国事,便不顾自己是否莽撞和愚昧,坦率地说出了心中所想。 此后,成语“直言无讳”渐渐流传开来,比喻直截了当地说出心里话,实话实说,一点也不隐讳。该成语也被称作“直言不讳”、“直言无隐”等。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zhí
    (1)(形)成直线的。(2)(形)跟地面垂直的:~升|~上。(3)(形)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行的文字。(4)(动)挺直;使笔直:~起腰来。(5)(形)公正的;正义的:正~。(6)(形)直爽;直截
  • 读音:yán
    (1)(名)话:~语|语~|格~。(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4)姓。
  • 读音:yǐn
    [ yǐn ]1. 藏匿,不显露:隐藏。隐匿。隐居。隐士。隐讳。2. 伤痛:隐恻。3.怜悯:恻隐之心。

与直言无隐相关的成语

与直言无隐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