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lóng

pán

虎踞龙蟠

成语意思

    • 解释: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 出处:

      宋 辛弃疾《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词:“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 语法:

      虎踞龙蟠作主语、宾语;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 示例:

      茅盾《八百壮士》:“那时正当淞沪沦陷,苏嘉失守,而‘虎踞龙蟠’的首都也危在旦夕。”

    • 英语:

      like a crouching tiger and coiling dragon

    • 近义词:

      虎据龙蟠、虎踞龙盘

出处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宋·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成语故事

    “龙蟠虎踞”这一成语的典源实际上是“龙盘虎踞”,用来形容地势的雄伟险要,宛如神龙盘绕、猛虎蹲坐一般。其来源可追溯到古代中国对于地理形势的描绘和象征。汉朝时,鲁恭王得到一块纹理精美的文木,中山王刘胜为这块文木创作了一篇《文木赋》,其中用“龙蟠虎踞”来形容文木上纹理的美妙,仿佛有龙盘绕、虎蹲坐之势。然而,“龙蟠虎踞”这一成语更为人所熟知的用法,是源于晋朝张勃的《吴录》中关于诸葛亮对南京(金陵)地势的描述。东汉末年,刘备派遣诸葛亮出使金陵,诸葛亮观察当地地形后,发现金陵东边有钟山如巨龙盘绕,西边有石头城似猛虎蹲坐,地势极为险要。因此,他称赞南京为:“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自此以后,“龙蟠虎踞”或“龙盘虎踞”这一成语便广泛用于形容地势的雄伟险要,特别是在描述重要的战略要地或城市时。这一成语不仅展现了古人对地理形势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hǔ
    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
  • 读音:jù
    (1)(动)蹲或坐:龙盘虎~。(2)(动)盘踞;占据。
  • 读音:lóng
    (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4)(名)(Lón
  • 读音:pán
    (动)蟠曲;曲折环绕。

与虎踞龙蟠相关的成语

与虎踞龙蟠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