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bàn

tuī

bàn

jiù

半推半就

成语意思

    • 解释:

      推:推辞;就:靠拢;接受。一面推辞;一面接受。形容表面推辞;但内心愿意接受;假意拒绝的样子。

    •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

    • 语法:

      半推半就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形容心里愿意,表面推辞。

    • 示例:

      与其学那俗态,半推半就,耽搁工夫;据俺主意,不如从实收了,倒也爽快。(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

    • 英语:

      accept while pretending to refuse

    • 俄语:

      отнéкиваться для вида<жемáниться>

    • 近义词:

      虚情假意、装模作样、半真半假、不即不离、欲就还推、若即若离

    • 反义词:

      拒人千里、闭门谢客、婉言谢绝、直捷爽快

出处

    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温香腮。

    -----元·王实甫·《西厢记》

成语故事

    在《二刻拍案惊奇》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徽商大亨程朝奉,身家丰厚,却对美色有着难以抗拒的痴迷。他的目光落在了街头小酒馆里李方哥的妻子陈氏身上,她的美貌如春花般绚烂,让他心醉神迷。尽管程朝奉多次设法接近,但陈氏始终不为所动。终于有一天,程朝奉忍不住向李方哥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提议:他愿意支付三十两银子的巨款,只为能与陈氏共度良宵。面对如此诱人的条件,李方哥在权衡利弊之后,与妻子陈氏私下进行了商议。尽管陈氏内心不愿,但在李方哥的说服和诱惑下,两人最终半是犹豫半是接受地答应了程朝奉的要求。 从此,“半推半就”这个成语便应运而生,用来形容那些内心虽然有所动摇,却又因种种原因而勉强接受或应允的情况。它不仅仅是对这段故事的概括,更是对人性中复杂情感的生动描绘。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bàn
    (1)(数)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百|~大|~年|~尺|一斗~。(2)(数)在…中间:~夜|~山腰|~天|~晌。(3)(副)比喻很少:一星~点。(4)(副)不完
  • 读音:tuī
    (1)(动)手推的动作。(2)(动)(推磨)磨成碾子;碾粮食。(3)(动)和工具贴着物体的表面向前剪或削:~子。(4)(动)使事情开展:~动。(5)(动)根据已知的事实断定其他。从某方面的情况想到其他
  • 读音:bàn
    (1)(数)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百|~大|~年|~尺|一斗~。(2)(数)在…中间:~夜|~山腰|~天|~晌。(3)(副)比喻很少:一星~点。(4)(副)不完
  • 读音:jiù
    [ jiù ]1. 凑近,靠近:避难就易。就着灯看书。2. 到,从事,开始进入:就位。就业。就寝。就任。就绪。就医。高就。3. 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就近。就便。就事论事。

与半推半就相关的成语

与半推半就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