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zhí

yán

huì

直言勿讳

成语意思

    • 解释:

      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

    • 出处:

      清 张廷玉《明史 弋谦传》:“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

    • 语法:

      直言勿讳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近义词:

      直言无隐、直言无讳、直言不讳

出处

    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

    -----清·张廷玉等·《明史·弋谦传》

成语故事

    公元379年,前秦皇帝苻坚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命苻丕率七万精兵攻打东晋的襄阳,并辅以城外十万大军协同作战。东晋孝武帝闻讯,急命刘波率八千将士驰援襄阳。然而,当刘波军队距离襄阳仅五十里之遥时,得知前秦军兵力高达十七万,他权衡利弊,决定停止前进。此举虽保全了将士性命,却触怒了朝廷,刘波因此被免去了冠军将军的职位。 几年后,风云突变。公元383年,东晋军队在淝水之战中一举击败前秦,大获全胜。为了巩固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孝武帝决定派遣熟悉北方局势的刘波坐镇北方,统领淮北各军。然而,此时的刘波已病重缠身,无法承担如此重任。在病榻之上,他撰写奏疏,写道:“臣鉴往知来,深知国家之危难,故放肆直言,无有讳饰。”他回忆开国先贤之智慧,对比当下国之危局,即使明知自己病重体衰,也要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忧。 这份奏疏传至朝廷,人们为刘波的忠诚和勇气所感动。从此,“直言无讳”这个成语便在民间广为流传,用来形容那些敢于直抒胸臆、不隐晦其辞的人。该成语也被称作“直言不讳”、“直言勿讳”等,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直截了当地说出心里话,实话实说,毫无隐瞒。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zhí
    (1)(形)成直线的。(2)(形)跟地面垂直的:~升|~上。(3)(形)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行的文字。(4)(动)挺直;使笔直:~起腰来。(5)(形)公正的;正义的:正~。(6)(形)直爽;直截
  • 读音:yán
    (1)(名)话:~语|语~|格~。(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4)姓。
  • 读音:wù
    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不要”:切~上当。请~入内。
  • 读音:huì
    (1)(动)因有所顾忌而不敢说或不愿说;忌讳:隐~|直言不~。(2)(名)忌讳的事情:犯了他的~了。(3)(名)旧时指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

与直言勿讳相关的成语

与直言勿讳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