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zuì

róng

zhū

罪不容诛

成语意思

  • 解释:

    判处死刑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恶极大。诛:处死。

  •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语法:

    罪不容诛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示例:

    这厮若论着五刑发落,可便罪不容诛。(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

出处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

成语故事

    《汉书·游侠传序》记载:“郭解,以一介匹夫之身,私下掌控生死之权,其罪行之大,已不容诛杀所能尽罚矣。”故事发生在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为压制豪强与农民的反抗,颁令将各地豪族及资产超过三百万钱的吏民迁往茂陵,郭解亦在其列。迁徙之际,前来为他送行的人群络绎不绝,所赠财物累积至千万之巨。其中一位官员因惧怕朝廷追责,遂将所受财物封存,不料此举却导致其本人、其父以及家中派往京城上书之人皆遭杀害。武帝闻讯后,下令缉捕郭解。郭解入狱后,外界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赞其贤良,亦有人斥其奸诈。次日,那些对郭解有过负面评价的人竟被发现暴毙街头。尽管缺乏直接证据将这些谋杀案与郭解直接关联,但御史大夫公孙弘坚信,这些事件背后皆有郭解的影子,其罪行之恶劣,远超一般杀人之罪。在公孙弘的坚持之下,郭解最终遭遇满门抄斩的严厉惩罚,以此作为对世人的警示。此事后来演化为成语“罪不容诛”,用以形容罪恶之极,无法仅用诛杀来完全惩罚。该成语亦被称作“罪不胜诛”。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zuì
    (1)(名)作恶或犯法的行为:~案|~犯|~名|~囚|~人|~责|~证|~恶滔天|~魁祸首|~孽深重。(2)(动)过失:归~于人。(3)(形)苦难;痛苦;受~。(4)(动)把罪过归到某人身上:~己。
  • 读音:bù
    [ bù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
  • 读音:róng
    [ róng ]1. 包含,盛(chéng):容器。容量(liàng)。容积。容纳。无地自容。2. 对人度量大:容忍。宽容。3. 让,允许:容让。不容人说话。4. 相貌,仪表,景象,状态:容止。容颜。
  • 读音:zhū
    (1)(动)〈书〉杀(有罪的人):~戮|伏~|罪不容~。(2)(动)〈书〉谴责处罚:口~笔伐|天~地灭。

与罪不容诛相关的成语

与罪不容诛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