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hàn

chū

jiā

bèi

汗出浃背

成语意思

    • 汗出浃背解释:

      同“汗流浃背”。

    • 汗出浃背出处:

      汉·刘向《续列女传·杨夫人》:“敞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浃背。”

    • 汗出浃背语法:

      汗出浃背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状态。

    • 汗出浃背示例: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 汗出浃背英语:

      all of a sweat

    • 汗出浃背近义词:

      汗出洽背、汗出沾背

出处

    敞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浃背。

    -----汉·刘向·《续列女传·杨夫人》

成语故事

    该成语源自《史记·陈丞相世家》,其中写道:“汗出沾背,愧不能对。”汉文帝即位后,封周勃为右丞相,封陈平为左丞相。有一次,汉文帝想了解国家大事,于是询问周勃:“全国一年审理多少案件?财粮收支如何?”周勃答不出来,急得汗如雨下,羞愧难当。汉文帝转而问陈平,陈平回答:“审案之事,廷尉主管;财粮之事,治粟内史负责。”汉文帝又问:“那丞相负责什么?”陈平回答:“丞相负责监督大臣,若有不称职者,便予以处罚,使卿大夫各司其职。”汉文帝听后满意地笑了。朝会结束后,周勃自知能力不如陈平,便称病辞去了丞相的职务。成语“汗出浃背”便源于此,形容十分惶恐或惭愧,也泛指满身大汗。该成语也被称作“汗流浃背”、“流汗浃背”等。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hàn,hán
    hànhán1. 由身体的毛孔排泄出来的液体:汗水。汗流浃背。2. 出汗,使出汗:汗颜(因羞惭而出汗;泛指惭愧)。汗马功劳。汗牛充栋。1. 〔可(kè)汗〕见“可2”。
  • 读音:chū
    (1)(动)从里面走向外面:~来|~席。(2)(动)超出。(3)(动)往外拿:~主意。(4)(动)出产、产生、发生:~问题。(5)(动)发出:~汗。(6)(动)显露:~名。(7)(动)显得量多:不~数
  • 读音:jiā
    湿透:汗流~背。
  • 读音:bèi,bēi
    bèibēi1.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背脊。背包。背影。2. 物体的后面或反面:背面。刀背。背后。背景。3. 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背光。人心向背。4. 向相反的方向:背地性(植物向上生长的性

与汗出浃背相关的成语

与汗出浃背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