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shì

kāng

舐糠及米

成语意思

    • 解释:

      舐:用舌头舔东西。舔米外的糠,一直舔到里面的米。比喻占据的地方再夺取政权。也比喻由表及里,逐步进逼。

    •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吴王濞列传》:“里语有之,‘舐糠及米。’”

    • 语法:

      舐糠及米偏正式;作谓语;比喻由表及里,逐步进逼。

    • 示例:

      无人才,则之数事者,虽举亦废故也。舐糠及米,终至危亡而已。(清 严复《救亡决论》)

    • 近义词:

      狧糠及米、得寸进尺

出处

    今者主上兴于奸……侵夺诸侯之地,征求滋多,诛罚良善,日以益甚。里语有之。

    -----西汉·司马迁·《史记·吴王濞传》

成语故事

    西汉前期的吴王刘濞,建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市),辖境大体包括今江苏、浙江两省的大部地区和安徽、江西两省东部的少数地区。长期以来,刘濞一直阴谋反叛。在举兵起事前,派中大夫应高去引诱胶西王。应高没有携带书信,口头对胶西王说:“吴王不肖,担心早晚就有祸患,大王不是外人,特派我来传达他对大王的情谊和信任。”胶西王说:“有何见教?”应高说:“如今主上任用奸臣,被奸臣蒙蔽,听信谗言,爱好小聪明,擅自变更法律法令,侵夺诸侯的封地,对封国征求繁多,惩罚善良,日甚一日。俗话说,‘舐糠及米’,侵夺了封地,恐怕还要侵夺封国。吴国和胶西都是有名的诸侯国,一旦被他们注意,恐怕就不得安生和自由了。”最后,应高说出了吴王共同起事,两主分割,各自称帝的打算。胶西王答应一定配合。应高回去报告了吴王。吴王还是担心胶西王不合作,又亲自去胶西,当面与胶西王订立盟约。到公元前154年(景帝三年),终于打着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旗号,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吴、楚七国之乱。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shì
    (动)舔(比喻人爱惜儿女)。
  • 读音:kāng
    (1)(名)稻、麦、谷子等作物子实的皮或壳(多指脱下来的)。(2)(动)发空;质地变得松而不实(多指萝卜因失掉水分而中空):~心儿|萝卜~了。
  • 读音:jí
    1.  从后头跟上:来得及。赶不及。2.  达到:及格。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及。过犹不及。3.  趁着,乘:及时。及早。及锋而试。4.  连词,和,跟:阳光、空气及水是生物生存的
  • 读音:mǐ
    [ mǐ ]1. 谷类或其他植物的子实去了皮的名称:小米。大米。稻米。米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价昂贵,生活困难)。2. 国际长度单位(旧称“公尺”“米突”),一米等于三市尺。3. 姓。

与舐糠及米相关的成语

与舐糠及米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