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事
yǔ
与
xīn
心
wéi
违
常用成语
四字成语
事與心違
ㄕˋ ㄩˇ ㄒ一ㄣ ㄨㄟˊ
SYXW
主谓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同“事与原违”。
北齐·魏收《魏书·王叡传》:“诚思竭尽力命,以报所受,不谓事与心违,忽婴重疾。”宋·欧阳修《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诗:“貌先年老因忧国,事与心违始乞身。”
事与心违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相逢暗惹平生恨,西州路,事与心违。清·陈维崧《金菊对芙蓉·姜学在扫墓归过访》词
be contrary to what one expects
事与愿违
得心应手
出处
吊随庆集,事与心违。
-----唐·崔祐甫·《祭董大使文》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的魏国,有位名叫嵇康的文人,他写下了《幽愤》这首诗。这首诗的背景是,他的好友吕安因为哥哥吕巽的诬陷而被关进监狱,嵇康出于正义,站出来为吕安说话,却不料自己也因此被牵连入狱。在监狱的艰难日子里,他借由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情绪。嵇康天生就不愿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他坚守着内心的纯真与质朴,对于自己这样无辜地被陷害入狱,他心中的哀伤与愤怒,可以说是无人能及。他在这首诗中哀叹自己身陷囹圄的残酷现实,这与他原本渴望的“像大雁一样自由翱翔于天际,悠然自得地向北飞去”的愿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奈与悲哀。最终,嵇康和他的好友吕安都因此事而惨遭杀害。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与事与心违相关的成语
与事与心违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