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zhī

cái

七步之才

成语意思

    • 解释:

      形容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语法:

      七步之才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比喻人才思敏捷。

    • 示例:

      她文思敏捷,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就被同学们称为七步之才

    • 英语:

      seven-pace talent

    • 近义词:

      文不加点、倚马可待、出口成章

    • 反义词:

      呆头呆脑、江郎才尽、七步成诗

出处

    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成语故事

    汉末, 曹操的儿子曹丕从汉献帝手里篡夺了帝位, 称魏文帝。文帝的同母弟东阿王曹植, 十来岁时就能吟诗作赋, 而且写得又快又好。曹操生前特别喜欢他,曹丕则常怀忌妒。一次, 文帝狠巴巴地对曹植说:“人家都说你才思敏捷, 可我没有面试过。现在限你七步之内, 就要写成一首诗; 如果不能,我就要行大法, 治你欺诳之罪。”曹植无奈, 只得遵命。他还没走满七步, 就做了首诗, 大意是: 煮豆做汤菜, 豆汁熬出来。豆萁在锅底下烧, 豆子在锅里吱吱叫。它们原是同一支根上长出来的, 为什么要这样自相煎熬。据说曹丕听了, 也深深感到内疚哩。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qī
    (1)(数)数目。(2)(数)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
  • 读音:bù
    (1)(名)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脚步:正~|跑~|寸~难移|走了一~棋。(2)(名)阶段:事情一~比一~顺利。(3)(名)地步;境地:不幸落到这一~。(4)(量)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5)(
  • 读音:zhī
    [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
  • 读音:cái
    (1)(名)才能。(2)(名)有才能的人:~子。(3)(名)姓。(4)(副)刚才;表示以前不久。(5)(副)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6)(副)表示在特定的条件下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前面常

与七步之才相关的成语

与七步之才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