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zhēng

míng

cháo

zhēng

shì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成语意思

  • 解释:

    朝:朝廷。市:市场。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计较赢利得失。即争名夺利。

  • 出处:

    《战国策 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 语法: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示例:

    宋·陈亮《孙天诚墓志铭》:“夫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而善致富者则曰:‘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出处

    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

成语故事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形容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此典出自《国策·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战国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日渐强大起来,并不断吞并一些国力较弱的小国。有一次,秦惠王召集张仪和大将司马错商讨攻打蜀国和韩国的问题。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则主张伐韩。秦惠王让他们各自说说其理由。张仪说:“韩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攻占了韩国,就可以控制东周朝廷的大权,并挟天子以令诸侯。至于蜀国,离秦国路途遥远,远途用兵,将会弄得兵困马乏、人民劳苦。即使攻占了,也得不到多大的好处。我听说,争名要在朝廷中,争利要在街市上。现在拥有黄河天堑的韩国和周王室,是天下的街市,大王不去争夺,而偏偏去争遥远的蜀国,如此一来,离秦国的王霸之业就远了。”司马错不同意张仪的这些说法。他说:“我认为,攻取蜀国对我们是非常有利的。蜀国土地肥沃,攻占了可以扩大我们的疆土;得到它的财物可以使我们更加富足。况且,攻占蜀国一国,与其他诸侯国的利益也没有关系。如果攻韩又危及周天子,必然会落下一个坏名声。这样,也不一定会得到什么利益,反而会落个坏名声,不如攻蜀。秦惠王听了张仪和司马错的阐述,认为司马错说得更有道理,便于公元前316年派司马错灭掉了蜀国。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zhēng
    1.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争夺。竞争。争长论短。2.  力求实现:争取。争气。争胜。3.  方言,差,欠:总数还争多少?4.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争不。争知。争奈。
  • 读音:míng
    [ míng ]1.人或事物的称谓: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2.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3.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
  • 读音:yú
    [ yú ]1. 介词a.在,如“生于北京”b.到,如“荣誉归于老师”c.对,如“勤于学习”d.向,如“出于自愿”e.给,如“问道于盲”f.自,从,如“取之于民”g.表比较,如“重于泰山”h.表被动,
  • 读音:zhāo,cháo
    zhāocháo1. 早晨: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2. 日,天:今朝。明朝。1. 向着,对着: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2.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
  • 读音:zhēng
    1.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争夺。竞争。争长论短。2.  力求实现:争取。争气。争胜。3.  方言,差,欠:总数还争多少?4.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争不。争知。争奈。
  • 读音:lì
    (1)(形)锋利;锐利。(2)(形)顺利;便利:不~|成败~纯。(3)(名)利益:有~有弊。(4)(名)利润或利息:暴~|本~两清。(5)(动)使有利:毫不~己;专门~人。(6)(Lì)姓。
  • 读音:yú
    [ yú ]1. 介词a.在,如“生于北京”b.到,如“荣誉归于老师”c.对,如“勤于学习”d.向,如“出于自愿”e.给,如“问道于盲”f.自,从,如“取之于民”g.表比较,如“重于泰山”h.表被动,
  • 读音:shì
    (1)(名)集中买卖货物的固定场所;市场:米~|夜~。(2)(名)买卖货物:~惠。(3)(名)城市:~民|都~。(4)(名)行政区划单位;分直辖市和市。(5)(名)属于市制的(度量衡单位):~尺|~斤

与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相关的成语

与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