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zhāo

wéi

昭德塞违

成语意思

    • 解释:

      彰明美德,杜绝错误。

    • 出处:

      《左传·恒公二年》:“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孔颖达疏:“昭德,谓昭明善德,使德益彰闻也;塞违,谓闭塞违邪,使违命止息也。”

    • 语法:

      昭德塞违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示例:

      要选择典型,广泛进行宣传,予以表扬,昭德塞违,以正党风。《天津日报》1979.12.31

出处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

    -----春秋·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

成语故事

    宋国的太宰华父督擅自杀害了司马孔父嘉与国君宋殇公,引发了国内动荡。得知此事后,鲁国、齐国、陈国和郑国四国本欲联手介入,以维护正义,平定宋国的内乱。然而,华父督采取了贿赂策略,向鲁桓公赠送了珍贵的郜鼎,同时,其他三国也相继接受了贿赂。因此,这四国最终决定不再追究此事。鲁桓公将受贿所得的郜鼎置于太庙之中,以示炫耀。然而,此举引起了鲁桓公手下大臣臧哀伯的忧虑。他恳切地劝谏鲁桓公说:“身为一国之君,应当光明磊落,彰明美德,杜绝错误。将受贿而来的物品置于太庙,不仅违背了道德准则,更会让国家蒙羞。如今,郜鼎赫然立于太庙之中,这无疑是向世人宣告了君主的贪婪与不正,还有比这更能彰显君主之失德的吗?”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zhāo
    (1)(形)明显;显著:~著。(2)(动)〈书〉表明;显示:~示|~然若揭。
  • 读音:dé
    (1)(名)好的品行:美~。(2)(名)恩惠、好处:感恩戴~。(3)(名)姓。
  • 读音:sāi,sài,sè
    sāisàisè1. 堵,填满空隙:堵塞漏洞。塞尺。塞规。2.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塞。塞子。1. 边界上险要地方:要塞。关塞。塞外。边塞。塞翁失马。1. 义同(一),用于若干书面语词:闭塞。阻塞。搪
  • 读音:wéi
    (1)(动)不遵照;不依从:~背|阳奉阴~。(2)(动)离别:久~|相~。

与昭德塞违相关的成语

与昭德塞违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