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cáng

gōng

pēng

gǒu

藏弓烹狗

成语意思

  • 解释:

    飞鸟射尽了就把良弓收起,狡兔被捉就把捕兔的猎狗煮了吃肉。旧时比喻统治者得势后,废弃、杀害有功之臣。

  •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语法:

    藏弓烹狗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处世。

出处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成语故事

    在遥远的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为了争夺霸权,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越国在这场战争中曾经惨败,不得不向吴国求和。吴王夫差对越王勾践进行了极度的羞辱,但勾践并没有因此而屈服,他立志要复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勾践重用了两位智谋之士,文种和范蠡。在他们的辅佐下,越国经过十年的精心准备,终于崛起,并在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击败了吴国。 吴王夫差在战败后,曾七次向越国求和,但都被拒绝。最终,他无奈自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然而,在胜利的喜悦中,范蠡却选择了投湖自尽。这一举动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不解。不久后,文种收到了一封无名信,信中写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只可共患难,不宜同安乐。大夫若不离他而去,恐有杀身之祸。” 文种读完信后,心中一惊,他明白这是范蠡的警告。但此时的他,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并没有把范蠡的话放在心上。 不久后,勾践在一次探望文种时,留下了一把吴王曾经用来逼杀伍子胥的佩剑。文种看到这把剑,才恍然大悟,原来范蠡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处于危险之中,但此时已经为时已晚。最终,文种也选择了自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用“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事成之后,就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甚至加害于人的行为。这个成语有时也省作“藏弓烹狗”、“烹狗藏弓”、“烹犬藏弓”,但无论怎么变化,都无法改变它所蕴含的那种深刻的悲哀和警醒。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cáng,zàng
    cángzàng1. 隐避起来:埋藏。包藏。藏奸。藏匿。隐藏。蕴藏。藏污纳垢。2. 收存起来:收藏。藏品。藏书。储藏。1. 储放东西的地方:藏府。宝藏。2. 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道藏。大藏经。三藏(
  • 读音:gōng
    (1)(名)射箭或发弹丸的器械;在近似弧形的有弹性的木条两端之间系着坚韧的弦;拉开弦后;猛然放手;借弦和弓背的弹力把箭或弹丸射出:~箭|弹~|左右开~。(2)(名)(~儿)弓子:弹棉花的绷~儿。(3)
  • 读音:pēng
    (1)(动)煮(菜、茶):~饪|~调。(2)(名)烹饪方法;先用热油略炒;再加入酱油等作料迅速搅拌;随即盛出:~对虾。
  • 读音:gǒu
    (名)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一种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与藏弓烹狗相关的成语

与藏弓烹狗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