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bàng

xiāng

zhēng

鹬蚌相争

成语意思

    • 解释: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出处:

      清 湘灵子《轩亭冤 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 语法:

      鹬蚌相争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示例:

      肃清日寇吾侪事,鹬蚌相争笑列侯。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之三

    • 近义词:

      鹬蚌相危

出处

    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互相征战不休。有一次,赵惠王打算攻打燕国,有个叫做苏代的谋士,认为两国互相战争,必然生民涂炭,又担心燕、赵两败俱伤,最后都会被趁机坐大的秦国并吞,就代替燕国游说赵惠王,希望他能够停战。苏代见到赵惠王,并没有直接请他休兵,反而说了一个故事︰“大王啊,我到贵国途经过易水时,看到一只蚌,正把壳打开在河边晒太阳。这时飞来一只鹬鸟,伸出长长的喙去啄蚌的肉。受到惊吓的蚌立刻合拢双壳,把鹬的喙给夹住了。鹬说︰“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被太阳给晒死!”蚌也不甘示弱地说︰“如果你今天嘴拔不出去,明天嘴也拔不出去,很快你也活不了。”双方争执不休,谁也不肯让谁。有一个渔夫经过,就毫不费力地把牠们一起给抓住了。”苏代接著说道︰“大王啊,今日赵国攻打燕国,燕国必然全力抵抗,两方僵持不下,我怕在一旁的秦国就是那个渔夫,会趁机消灭赵、燕两国啊!”赵惠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取消攻打燕国的计划。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鹬蚌相争”,比喻双方争执不相让必会造成两败俱伤,而让第三者获得利益。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yù
    (名)鸟的一类;常在水边吃小鱼、昆虫等。
  • 读音:bàng,bèng
    bàngbèng1. 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蚌胎(指珍珠)。1. 〔蚌埠(bù)〕地名,在中国安徽省。
  • 读音:xiāng,xiàng
    xiāngxiàng1.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相。相等。相同。相识。相传(chuán )。相符。相继。相间(jiàn )。相形见绌。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2. 动作由一方
  • 读音:zhēng
    1.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争夺。竞争。争长论短。2.  力求实现:争取。争气。争胜。3.  方言,差,欠:总数还争多少?4.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争不。争知。争奈。

与鹬蚌相争相关的成语

与鹬蚌相争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