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wèi

suō

qián

畏缩不前

成语意思

    • 解释: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 出处: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七卷:“唐子方始弹张尧佐,与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公,,则吴奎畏缩不前,当时谓拽动阵脚。”

    • 语法:

      畏缩不前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示例:

      尤其是她自己,起先虽然颇有畏缩不前的心情,此时却已鼓起勇士临阵似的气慨了。(叶圣陶《平常的故事》)

    • 英语:

      recoil in fear

    • 日语:

      しりごみして前進(ぜんしん)しない

    • 俄语:

      останавливаться в нерешительности

    • 其他:

      <德>sich keinen Schritt vorwǎrts wagen

    • 近义词:

      望而却步、畏葸不前、缩头缩脑

    • 反义词:

      奋勇向前、勇往直前、奋不顾身、挺身而出、自告奋勇、一往无前、奋勇当先、奋勇争先

出处

    违主之命不忠,畏缩不前无勇,死忠死勇,丈夫分也。

    -----五代吴越·皮光业·《吴越故忠义军匡国功臣··屠将军墓志铭》

成语故事

    在南宋胡仔所著的文学评论集《苕溪渔隐丛话》中,有如下描述,它讲述了一段北宋时期的官场风云:“初时,唐介毅然上疏弹劾宣徽使张尧佐,此举深得众多谏官的响应与声援;然及至其欲再行弹劾朝中重臣文彦博之际,同僚吴奎却显露出怯懦之态,非但不敢并肩作战,反倒退缩避让,不敢有所行动。”这一典故,随后演化出成语“畏缩不前”,广泛用以形容人在面对挑战或困难时,因恐惧而犹豫不决,缺乏勇气向前的状态。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wèi
    (1)(形)害怕(2)(动)畏惧。(3)(动)佩服。
  • 读音:suō,sù
    suōsù1. 向后退,往回收:退缩。畏缩。缩手(喻不敢再做下去)。缩手缩脚(喻做事顾虑多,不大胆)。2. 由大变小,由长变短:收缩。伸缩。压缩。缩减。缩小。缩编。缩微(指利用照相技术等把文字图像缩成
  • 读音:bù
    [ bù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
  • 读音:qián
    (1)(名)空间或位置在正面的:~门|村~村后。(2)(名)往前走:勇往直~|畏缩不~|停滞不~|一往无~。(3)(名)次序靠近头里的:~排|~三名|~者。(4)(名)过去的;较早的:~天|从~|~功

与畏缩不前相关的成语

与畏缩不前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