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móu

ér

tóng

不谋而同

成语意思

    • 解释:

      谋:商量。事先没有商量,言行都保持一致

    • 出处:

      唐 韩愈《请上尊号表》:“考其所陈,中于义理,天人合愿,不谋而同。”

    • 语法:

      不谋而同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想法、行动一致。

    • 示例: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或训鬓发,或训头饰,干宝更以为马髴,与我所想象的,正不谋而同。”

    • 英语:

      fit without prior consultation

    • 近义词:

      不谋而合

    • 反义词:

      众说纷纭

出处

    故王氏(莽)之贵,倾擅朝廷,能窃号位,而不根于民。是以即真之后,天下莫不引领而叹,十馀年间,外内骚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而同辞。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上》

成语故事

    该成语源自《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故事是这样的:东汉末年,关中地区的军阀韩遂、马腾等人各拥强兵相互争战。曹操派出钟繇来督导关中的军队,成功地使韩遂和马腾暂时停止了争斗。韩遂、马腾还分别送一子到京城,名为侍卫皇上,实为人质。曹操对关中诸将仍心存忌惮。他任命马腾的儿子马超为偏将军,掌管马腾的部队,将马腾和他另外两个儿子迁移到邺地。后来,曹操命令钟繇攻打占据汉中的张鲁,调动夏侯渊与钟繇会合。这时,马超、韩遂等关中将领担心自身安危,于是他们决定联合起来反抗曹操,推举韩遂为都督。韩遂的部将阎行劝他不要反叛,韩遂回答说:“现在关中各将领的行动如此一致,仿佛是天命所定。”他们与曹军激战,结果惨败。故事中的成语“不谋而同”用来形容虽然事先未商量,但彼此的行动或观点却出奇地一致。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bù
    [ bù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
  • 读音:móu
    (1)(名)主意;计谋;计策:阴~|足智多~。(2)(名)(动)图谋;谋求:~生|~害。(3)(名)(动)商议:不~而合。
  • 读音:ér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
  • 读音:tóng,tòng
    tóngtòng1.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

与不谋而同相关的成语

与不谋而同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