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sān

nián

zhī

ài

三年之艾

成语意思

    • 解释: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 出处: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 语法:

      三年之艾作宾语;用于劝诫人。

    • 近义词:

      临时抱佛脚、临渴掘井

出处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

成语故事

    在战国那个动荡的年代,诸侯为了争夺天下而频繁战争,社会陷入一片混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一日,有学生向孟子求教:“先生,如果一位君主能推行仁政,以民心为治国之本,那么他是不是能够赢得天下呢?”孟子听后,沉思片刻,点头回应:“你说得对。就如历史上的商汤和周武王,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正是因为他们实行了仁政,赢得了民心。然而,如今,我们却难以见到哪位诸侯能真正做到富民、仁民、教民,如若真有,那天下必定属于他。” 孟子接着深入阐述:“如今的那些渴望成为天下霸主的诸侯,他们的处境就像是一个病患已久的人,急需用生长了三年的陈艾来医治。然而,若他平时不积累这些艾草,等到病重时再去寻找,已然是徒劳无功。同样,如果君主平时不致力于培养自己的仁德,等到社会矛盾爆发时,恐怕就会面临灭顶之灾,终身处于忧辱和死亡的阴影之中。” 后来,“三年之艾”这个成语便广为流传,用来告诫人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sān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 读音:nián
    (1)(名)时间的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现行历法规定平年三百六十五日;每四年有一个闰年;增加一日;有三百六十六日。(2)(名)每年的:~会|~鉴。(3)(名)岁数。(4)(名)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
  • 读音:zhī
    [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
  • 读音:ài,yì
    àiyì1. 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老叶制成绒,供针灸用:艾子。艾蒿。艾绒。2. 年老的,也指老年人:耆艾。3. 止,绝:方兴未艾。4. 美好:少(shào )艾(年轻美好的女子)。5. 姓。1.

与三年之艾相关的成语

与三年之艾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