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搜:
哀感顽艳 āi gǎn wán yàn
解释:哀:悲哀;感:感动;顽:愚拙;艳:慧丽。悲痛的情调使愚顽无知的人和聪明俊美的人同样受到感动。后转用以评述艳情作品。谓文辞既哀婉感伤;又古拙绮丽;深切感人。出处:三国 魏 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吕延济注:“顽钝艳美者皆感之。”语法:哀感顽艳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作品哀怨、感伤。示例:这封信却是骈四骈六的,足有三千多字,写得异常的哀感顽艳。(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一回)哀鸿遍地 āi hóng biàn dì
解释: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出处:黄侃《水龙吟 秋花》词:“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秋侣!”语法:哀鸿遍地主谓式;作定语;形容灾民很多。示例: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愁侣。黄侃《水龙吟·秋花》词哀毁骨立 āi huǐ gǔ lì
解释: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头架子。指因丧亲极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语法:哀毁骨立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示例:众亲戚已到,商量在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然后大殓治丧。蘧公子哀毁骨立,极尽半子之谊。(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挨肩擦背 āi jiān cā bèi
解释:挨:靠近;擦:接触。形容紧紧挨着;也形容人多而拥挤。出处:《清平山堂话本 错认尸》:“当日闹动城里城外人都得知,男子妇人,挨肩擦背,不计其数,一齐来看。”语法:挨肩擦背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群十分拥挤的场面。示例:引惹得那楼下看灯的人,挨肩擦背,仰望上瞧。(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出处:《诗经 小雅 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语法:哀哀父母作宾语、分句;指父母可怜。示例: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哀哀父母情肠!(元 无名氏《小张屠》第一折)近义词:可怜天下父母心哀哀欲绝 āi āi yù jué
解释:悲痛得将要气绝;指异常悲痛。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语法:哀哀欲绝补充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极度悲哀。示例:那安太太进门,一眼便看见姑娘,哀哀欲绝的跪在那里……便一直的奔了姑娘去。(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近义词:哀痛欲绝、哀天叫地反义词:兴高采烈哀矜勿喜 āi jīn wù xǐ
解释:哀矜:怜悯。指对遭受灾祸的人要怜悯,不要幸灾乐祸出处:春秋 鲁 孔丘《论语 子张》:“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语法:哀矜勿喜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们对于她们,应有哀矜勿喜之心。”反义词:幸灾乐祸哀吹豪竹 āi chuī háo zhú
解释:指悲壮动人的乐声。吹、竹,指笙箫之属。 元麻革 《题李氏寓酒轩》诗:“千金结客多少年,哀吹豪竹,倒倾玉舡以酒玄。”哀梨并剪 āi lí bìng jiǎn
解释:比喻言语、文章流畅爽利。近义词:并剪哀梨哀兵必胜 āi bīng bì shèng
解释: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 德经》第69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三国 魏 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语法:哀兵必胜主谓式;作谓语;用作褒义。示例:不,哀兵必胜!不要乐,要哀,何小姐能弹《易水吟》的谱子吗?(《啼笑因缘续集》一0回)英语:An oppressed army fighting with desperate courage is sure to win.近义词:师直为壮反义词:骄兵必败、骄者必败哀感天地 āi gǎn tiān dì
解释: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卷一 二祖阿难尊者》:“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语法:哀感天地作谓语;形容极度悲伤。近义词:哀感顽艳反义词:兴高采烈哀感中年 āi gǎn zhōng nián
解释: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是恶。’”语法:哀感中年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感情。示例:神丹浪说解还童,哀感中年遇谢公。(清 丘逢甲《东北感春诗》)哀告宾服 āi gào bīn fú
解释:宾服: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依服、服从。后泛指归顺、服从。指哀求饶恕,愿意服从。出处:元 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我见他慌悚踌躇,左支右吾,跪在街衢,哀告宾服。”语法:哀告宾服作谓语;表示服从。示例:他已经哀告宾服了,我们接受他的投降吧近义词:跪地求饶反义词:宁死不屈哀鸿遍野 āi hóng biàn yě
解释:哀鸿: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出处:《诗经 小雅 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语法:哀鸿遍野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贬义,形容无家可归景象。示例:旧社会,每逢水灾战乱,人民就被迫四处逃亡,哀鸿遍野,一片凄凉。英语:Starving people fill the land.俄语:отовсюду слышалисъ стенáния стрáждущих и голодáющинх近义词:啼饥号寒、饿蜉载道、民不聊生、百孔千疮、民生凋敝、赤地千里、疮痍满目、道殣相望、饿殍遍野、卖儿鬻女、哀鸿满路反义词:安居乐业、国泰民安、丰衣足食、民康物阜、普天同庆哀丝豪竹 āi sī háo zhú
解释:丝、竹:弦乐、管乐的通称;豪竹:粗大的竹管制成的乐器。形容管弦乐声的悲壮动人。出处:唐 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语法:哀丝豪竹联合式;作宾语;形容音乐动人。示例:哀丝豪竹颂英烈,此是北昆跃进花。(茅盾《观北昆剧院初演〈红霞〉》)哀声叹气 āi shēng tàn qì
解释:指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叹息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8卷:“终日他没心没想,哀声叹气。”语法:哀声叹气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叹息。示例:金玉舟《赵匡胤》第21章:“说罢他仍哀声叹气,愁容不展。”日语:悲しみや嘆きの声。近义词:咳声叹气反义词:喜气洋洋、眉开眼笑哀思如潮 āi sī rú cháo
解释:哀伤的思绪如同潮涌一般。形容极度悲痛。出处:京剧《平原作战》第五场:“哀思如潮热泪洒,平川有边仇无涯。”语法:哀思如潮作谓语、宾语;形容极度悲痛。示例:丈夫遭遇不幸,她哀思如潮英语:sad memories is like tidewater近义词:痛不欲生反义词:欣喜若狂哀丝豪肉 āi sī háo ròu
解释:悲切的弦乐,洪亮的歌喉。出处:清·黄景仁《柳初新·七月初二日夜宴》:“无端乙夜,哀丝豪肉,激得异乡愁断。”哀莫大于心死 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解释:最可悲的莫过于意志消沉和丧失进取心了。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语法:哀莫大于心死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悲哀的程度比心死还重。示例:人说:“哀莫大于心死。”我的心已经死了。我不该再到你们公馆里来,打扰你们。(巴金《家》二回)英语:There is no poverty live the povery of spirit近义词:心灰意冷反义词:发愤图强哀痛欲绝 āi tòng yù jué
解释:哀痛:悲痛;绝:断绝;指气绝。悲伤得要气绝了。出处:邹韬奋《抗战以来 与中央党部交涉的经过》:“尤使我哀痛欲绝的是艰苦忠贞于抗建文化事业的青年干部一个又一个的被拘捕。”语法:哀痛欲绝补充式;作定语、补语;形容因失去亲人的悲哀与伤心。示例:宝庆给大哥唱了一曲挽歌,直唱得泣不成声,哀痛欲绝。(老舍《鼓书艺人》十七)英语:deeply distressed近义词:悲痛欲绝、悲不自胜反义词:欢欣若狂、兴高采烈、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