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搜:
渴骥奔泉 kě jì bēn quán
解释:骥:骏马。如同骏马口渴思饮,飞快奔赴甘泉一般。形容书法笔势矫健。也比喻迫切的欲望。出处:《新唐书 徐浩传》:“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云。”语法:渴骥奔泉主谓式;作宾语;。示例:廪生伺于门,表妹乘车至,彼此如渴骥奔泉,入户稍寒温,即携手至柴室狎亵。(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克伐怨欲 kè fá yuàn yù
解释:①指好胜、骄傲、忌刻、贪婪四种恶德。②指关于四种恶德的理论。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宽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语法:克伐怨欲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俞正燮《癸巳存稿·于谦狱论》:“万历甲辰九日,东林会讲克伐怨欲。”刻薄寡思 kè bó guǎ sī
解释:(待人、说话)冷酷无情;不厚道。寡:少。出处:冯至《朱自清先生》:“党同伐异,刻薄寡思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语法:刻薄寡思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示例:冯至《朱自清先生》:“党同伐异,刻薄寡思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刻骨镂心 kè gǔ lòu xīn
解释: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出处:孙犁《秀露集 戏的梦》:“我见到和听到的,亲身体验到的,甚至刻骨镂心的,是另一种现实,另一种生活。”语法:刻骨镂心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虽刻骨镂心,难报万一。(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七回)刻骨铭心 kè gǔ míng xīn
解释:刻:刻划;铭:在金属上刻写。刻在骨头上;铭刻在心灵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出处:唐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语法:刻骨铭心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保。(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回)刻木为吏 kè mù wéi lì
解释: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污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路温舒传》:“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语法:刻木为吏连动式;作谓语;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示例:《武王伐纣平话》中卷:“画地为牢,刻木为吏;洽政恤民,囹圄皆空。”刻雾裁风 kè wù cái fēng
解释:比喻擅长山水风光描写出处:明 袁宏道《和丘长孺》:“五言七言信手成,刻雾裁风好饥骨。”语法:刻雾裁风作宾语;指善于描写风光。刻意求工 kè yì qiú gōng
解释:刻意:用尽心思;工:精致、完好。用尽心思使文章或工艺品更精巧。出处:清 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二卷:“此等词语浅情深,妙在字句之表,便觉刻意求工,是无端多费气力。”语法:刻意求工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用尽心思使文章或工艺品更精巧。示例:他写文章刻意求工、一丝不苟。反义词:敷衍塞责颗粒无收 kē lì wú shōu
解释:收:收成。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出处: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三回:“我家今年那租田,自然颗粒无收的了。”语法:颗粒无收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有收成。示例:叶圣陶《地动》:“入秋大雨四十天,田中颗粒无收。”磕头礼拜 kē tóu lǐ bài
解释:磕头:旧时礼节,跪在地上头碰地。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行礼。出处: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三折:“你只望着大安州磕头礼拜。”语法:磕头礼拜作谓语、宾语;指跪拜。示例:乜宁礼再三央人,磕头礼拜,他舅恨极,发誓再不上他的门。(清 李观海《歧路灯》第十三回)可乘之隙 kě chéng zhī xì
解释:隙:空子;机会;弱点;漏洞。可以利用的空子。出处:宋 晁补之《上皇帝论北事书》:“当是时,皆有可乘之隙,而中国不取。”语法:可乘之隙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示例:小沛原非久居之地。今徐州既有可乘之隙,失此不取,悔之晚矣。(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可望而不可及 kě wàng ér bù kě jí
解释: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出处:郭沫若《月蚀》:“可望而不可及的古之人,你们的鼓声透过了几千万重的黑幕,传达到我耳里来了!”语法:可望而不可及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示例:我们不想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课嘴撩牙 kè zuǐ liáo yá
解释:搬唇弄舌。课,用同“嗑”。出处: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连枝秀》:“锦心绣腹,宣扬《老子》经文,发科打诨,不离机锋;课嘴撩牙,长存道眼。”语法:课嘴撩牙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溘先朝露 kè xiān zhāo lù
解释:指生命比朝露消失得还快。形容死得过早出处:唐 李德裕《张辟疆论》:“若平勃二人溘先朝露,则刘氏之业必归吕宗。”语法:溘先朝露作谓语、宾语;指生命短暂。示例:质常恐溘先朝露,不得展其旅力,为公扫除。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孝建元年》科头赤足 kē tóu chì zú
解释:科头:不戴帽子。露着头,光着脚。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出处:明·唐寅《偶成》诗:“科头赤足芝荷衣,徙倚藤床对夕晖。”语法:科头赤足作宾语、定语;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科头箕裾 kē tóu jī jū
解释:科头:不戴帽子;裾:通“倨”,傲慢;箕裾:两腿分开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形容不拘礼法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入道》:“这搭儿瀑布飞流,青松夹道,将蒲团打坐一回,正是科头箕裾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语法:科头箕裾作谓语、宾语;比喻舒适的隐居生活。刻鹘类鹜 kè gǔ lèi wù
解释:仿效得虽然不太逼真,但还相似刻意为之 kè yì wéi zhi
解释:用尽心思做某件事磕头撞脑 kē tóu zhuàng nǎo
解释:1.犹言碰来碰去。谓到处都能碰到。 2.形容人多互相挤碰。如:庙中人甚多,称得是磕头撞脑。科班出身 kē bān chū shēn
解释:科班:指旧时招收儿童;培养为戏曲演员的组织。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出处:茅盾《升学与就业》:“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学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大学的!”语法:科班出身偏正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示例: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科班出身的人越来越多。反义词:半路出家、半伙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