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搜: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台阁生风 tái gé shēng fēng
解释:台阁:东汉尚书的办公室。泛指官府大臣在台阁中严肃的风气。比喻官风清廉。出处:《晋书 傅玄传》:“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于是贵游慑伏,台阁生风。”语法:台阁生风作谓语;指官风正。太阿倒持 tài ē dào chí
解释: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出处:《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太阿,授楚其柄。”语法:太阿倒持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使自己被动。示例:郭沫若《十批判书·韩非子的批判》:“与臣下相共便是太阿倒持,结果便会为臣下所劫弑。”太仓一粟 tài cāng yī sù
解释:太仓:古代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大粮仓里的一粒谷子。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多少大家集个成数出来;但恐太仓一粟,无济于事。”语法:太仓一粟偏正式;作宾语、分句;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示例:聂绀弩《阔人礼赞》:“而你又肯要,那算什么呢?在他不是九牛一毛,太仓一粟么?”太平无象 tài píng wú xiàng
解释:谓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后以“太平无象”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出处:《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语法:太平无象作宾语、定语;多用于讽刺。太上忘情 tài shàng wàng qíng
解释:太上:指圣人。圣人不为情感所动。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语法:太上忘情作宾语、定语;指圣人不为情感所动。示例: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汰劣留良 tài liè liú liáng
解释:谓淘汰掉低劣的而留下精良的。出处:孙中山《致蒋介石书》:“若能汰劣留良,得一万则可给与一万,得二万亦可给与二万。”语法:汰劣留良作谓语、定语;指淘汰。泰来否极 tai lái pǐ jí
解释:泰:周易卦名,是好卦。否:周易卦名,是坏卦。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转化到它的对立面,好事来到是由于坏事已至终极,坏事变为好事。亦作“否去泰来”、“否极泰至”、“泰来否往”、“否极泰来”。出处:唐·白居易《遣怀》诗:“乐往转化,泰来犹否极。”语法:泰来否极作谓语、宾语;指厄运结束。泰然自若 tài rán zì ruò
解释:泰然:镇静的样子;自若:跟平常一样。形容碰上意外、严重或紧急的情况;能沉着镇静;不慌不忙。出处:《金史 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语法:泰然自若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示例:施天福坦率地注视郑成功,泰然自若地摇头。(华而实《汉衣冠》三)泰山梁木 tài shān liáng mù
解释: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死亡。出处:《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染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语法:泰山梁木作宾语、定语;比喻伟人死亡。示例:当此国基未固,人才消乏之秋,近者如斯,将谁与支撑危局?泰山梁木,同人等悲不自胜。(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二回)泰山磐石 tài shān pán shí
解释:比喻安定稳固。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50回:“我算什么,明相国不动声色,却出斯民于火热水深,措天下于泰山磐石。”语法:泰山磐石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郁达夫《马六甲游记》:“仍旧是屹然不动,有泰山磐石般的外貌。”反义词:虎尾春冰太歳头上动土 tài suì tóu shàng dòng tǔ
解释:旧时迷信谓在太岁出现的方向动土兴建,会招来灾祸。因以“太歲頭上動土”比喻触犯凶恶强暴的人,将会招致祸殃。《水浒传》第二回:“你也須有耳朵,好大膽!直來太歲頭上動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官人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我媳婦不是好惹的!”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你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我是干什么的,你也不打听打听!”参见“ 太歲 ”。台柱子 tái zhù zi
解释:剧团里的主要舞台表演演员,比喻集体中挑大梁的人出处: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而且在将来的抗日政府和抗日军队中必然要成为坚强的台柱子,使日本……的拆台政策,不能达到最后的目的。”语法:台柱子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主要人物。示例:许地山《女儿心》:“因此被全班底人看为台柱子。”泰山盘石 tai shān pán shí
解释:比喻安定稳固。泰然处之 tài rán chǔ zhī
解释:形容遇事镇定自如。也指对事不放在心上;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出处:《续资治通鉴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而陛下乃泰然处之,若承平无事,此事安逸所以为根本之祸者也。”语法:泰然处之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老东山已松开孙若西,他平了平气,眼睛半闭,泰然处之,稳立不动。(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二章)泰阿倒持 tài ē dào chí
解释: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出处:宋·秦观《李训论》:“自德宗惩北军之变,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分委宦官主之,由是太阿倒持,不复可取。”语法:泰阿倒持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使自己被动。泰而不骄 tài ér bù jiāo
解释: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意为态度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太平无事 tài píng wú shì
解释:指时世安宁和平,也指生活清静无忧。出处:明 焦竑《玉堂丛语 方正》:“惟高堂厚禄身享太平无事之日者,见月则乐也。”语法:太平无事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安全。示例:钱钟书《围城》:“直到大考,太平无事。”太岁头上动土 tài suì tóu shang dòng tǔ
解释: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出处:元 无名氏《打董达》第二折:“我儿也,你寻死也,正是太岁头上动土哩!”语法:太岁头上动土偏正式;作宾语、分句;用于疑问句。示例:老舍《骆驼祥子》:“你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我是干什么的,你也不打听打听!”泰山鸿毛 tài shān hóng máo
解释:比喻轻重相差极大。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语法:泰山鸿毛作宾语、定语;用于比较。示例:因为这对她是无比重要的荣辱关头,错过这一刻,也许就死不成;就是死成了,泰山鸿毛之间,评价大不相同。(高阳《清官册》第二章)泰山压顶 tài shān yā dǐng
解释: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出处:明 贾凫西《木皮词 正传》:“给了他个泰山压顶没有躲闪,把那助纣为虐的杀个净,直杀的血流漂杵堵了城门。”语法:泰山压顶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陆文夫《作家、坐家》:“到了风雨如磐,泰山压顶时更是性命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