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字典>汉语词典>拼音查词>哑子吃黄连>

哑子吃黄连怎么读,意思,造句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chī

huáng

lián

哑子吃黄连

哑子吃黄连

拼音:yǎ zǐ chī huáng lián

注音:一ㄚˇ ㄗˇ ㄔ ㄏㄨㄤˊ ㄌ一ㄢˊ

词性: 成语

结构: (左右) (独体) (左右) (上中下) (半包围)

哑子吃黄连的意思

  • 词语解释:

    参见:哑子吃黄连 ,哑子吃黄连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哑子喫黄连”。同“哑巴吃黄连”。见“哑子吃黄连”。

    《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那妇女中识廉耻的,好似哑子喫黄连,苦在心头,不敢告诉丈夫。”
    沈从文《贵生》:“可不是!花三万块钱挣了一个大面子,有涵养也不能不心疼!明明白白五爷上了人的当,哑子吃黄连,怎不生气?”

  • 网络解释:

    哑子吃黄连

  • 哑子吃黄连
  • yǎ zǐ chī huáng lián
  • 成语解释:

    解释:歇后语。比喻有苦说不出。出处: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三回:“正是哑子吃黄连,苦在自肚里,敢怒不敢言。”语法:哑子吃黄连作宾语、定语;指有苦说不出。示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37回:“延寿连磕数头,好似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衷。” ...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 读音: yǎ,yā
    [ yǎ,yā ]

    1. 不能说话:聋哑。哑巴。哑子吃黄连(歇后语,喻有苦难言)。

    2. 嗓子干涩发音困难或不清楚:沙哑。嘶哑。

    3. 无声的:哑剧。哑铃(一种铁制的运动器械)。

    4. 因发生故障,炮弹、子弹打不响:哑炮。

    5. 笑声(旧读yǎ ㄧㄚˇ):哑然失笑(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1. 〔咿哑〕见“咿”。

  • 读音: zǐ
    [ zǐ ]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 读音: chī
    [ chī ]

    (1)(动)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吃、喝):~饭|~奶|~药。

    (2)(动)在某一出售食物的地方吃:~食堂。

    (3)(动)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靠山~山;靠水~水。

    (4)(动)消灭(多用于军事、棋戏):拿车~炮。

    (5)(动)耗费:~力|~劲。

    (6)(动)吸收(液体):道林纸不~墨。

    (7)(动)受:~惊|~一拳。

    (8)(动)(介)被(多见于早期白话):~他笑话。

  • 读音: huáng
    [ huáng ]

    (1)(形)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布|~花|~色|发~。

    (2)(名)指黄河:~泛区|治~|~灾。

    (3)(Huánɡ)姓。

    (4)(动)〈口〉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了|对象~了|生意~了。

  • 读音: lián
    [ lián ]

    (1)(动)相连;连接。(副)连续;接续;继续(表示前后没有断开)

    (2)(动)相连;连接。(介)包括在内

    (3)(动)相连;连接。(名)军队的编制单位;由若干排组成。

    (4)(动)相连;连接。(Lián)姓。

    (5)(介)表示强调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之意:她臊得~脖子都红了|你怎么~他也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