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作道理的意思
⒈ 亦作“再做道理”。谓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
引《儒林外史》第十回:“弟年将五十,又无子息……思量不如告假返舍,料理家务,再作道理。”
《何典》第十回:“目今各处只有黑甜乡里最为太平,不如同到那里去住几时,再作道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无可奈何,只得把女儿权时养在家里,等日后再做道理。”
再作商议,另想办法。《红楼梦.第六九回》:「还是二姐不去,自己相伴著还妥当,且再作道理。」《文明小史.第二一回》:「你既答应,我明日便去说合起来,看是如何,再作道理。」也作「再做道理」。
如:「这件事情非常棘手,恐无法马上解决,还是再作道理。」
字义分解
(1)(副)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
(2)(副)表示更加。
(3)(副)表示如果继续怎样:~不走可赶不上车了。
(4)(副)表示一个动作发生在另一个动作结束之后:吃完饭~谈|你把材料整理好;~动笔。
(5)(副)表示另外有所补充:~则|~不然。
(6)(副)再继续;再出现:青春不~|良机难~。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
(1)治玉。
(2)(名)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
(3)(名)道理;事理。
(4)(名)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5)(名)管理;办理。
(6)(动)整理;使整齐:~发|~一~书籍。
(7)(动)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路上碰见了;谁也没~谁|置之不~。
(8)(Lǐ)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