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树一帜的意思
别树一帜
(1) 形容另创流派,自成一家
⒈ 亦作“别树一旗”。比喻与众不同,另成一家。
引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唐义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学杜者;今其诗集,都是别树一旗。”
清邹容《革命军》第二章:“中国士人,又有一种岸然道貌,根器特异,别树一帜,以号于众者。”
鲁迅《集外集拾遗·<新俄画选>小引》:“Gastev是主张善用时间,别树一帜的。”
原指独立一方的军队旗帜。后也称人的思想、学问有创见,自成一家。
如:「清朝的学术,别树一帜,号称为『朴学』。」
字义分解
(1)(名)木本植物的通称。
(2)(动)种植;栽培。
(3)(动)树立;建立:建~。
(4)姓。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名)旗帜;旗子:旗~|独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