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的意思
狐假虎威
(1) 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恐吓人
⒈ 后因以“狐假虎威”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引《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北齐魏收《为后魏孝静帝伐元神和等诏》:“谓己功名,难居物下;曾不知狐假虎威,地凭雾积。”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你只会拽耙扶犂,抱瓮浇畦,万言策谁人做的?你待要狐假虎威!”
《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居中的人还要扣些谢礼,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债主,狐假虎威,需索不休。”
曲波《桥隆飙》九:“十七八个宋家人,大人孩子,都有点狐假虎威,现出一派扬眉吐气的神态。”
狐狸与老虎同行,借老虎的威风吓走百兽,却使老虎误信百兽乃畏狐狸而走。见《战国策.楚策一》。后比喻凭恃有权者的威势恐吓他人、作威作福。《警世通言.卷三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居中的人还要扣些谢礼,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债主,狐假虎威,需索不休。」《文明小史.第三○回》:「这些人只要等到署了个缺,得了个差使,就狐假虎威的发作起来了。」也作「狐虎之威」、「狐借虎威」、「虎威狐假」。
字义分解
(1)(名)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毛皮可做衣物。较常见的草狐和赤狐。通称狐狸。
(2)(Hú)姓。
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2. 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3. 古同“唬”,威吓。
4. 古同“琥”,琥珀。
(名)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气魄:~风|~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