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字典>汉语词典>拼音查词>海底捞月>

海底捞月怎么读,意思,造句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hǎi

lāo

yuè

海底捞月

海底捞月

拼音:hǎi dǐ lāo yuè

注音:ㄏㄞˇ ㄉ一ˇ ㄌㄠ ㄩㄝˋ

词性: 成语

结构: (左右) (半包围) (左右) (独体)

海底捞月的意思

  • 词语解释:

    海底捞月hǎidǐ-lāoyuè

    (1) 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try to fish out the moon from bottom of the sea —— strive for the impossible or the illusionary

    (2)也说“水中捞月”

  • 引证解释:

    ⒈ 同“海中捞月”。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四:“前一种希望,虽然费了许多心机,耍了不少花头,却终是海底捞月。”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二章一:“我在心里想:这不等于是海底捞月吗?弄得不好,便只好走路回去了。”

    ⒉ 形容自下而上的兜底动作。

    如:他猛然一个鹞子翻身,球拍紧贴地面,海底捞月似地救起一只险球。

  • 国语词典:

    比喻徒劳无功,白费力气。如:「他是有名的铁公鸡,跟他借钱,简直是海底捞月,我看是没指望了。」也作「海中捞月」。

    如:「他猛下腰,来个海底捞月,就把球救了起来。」

  • 网络解释:

    海底捞月 (名词解释)

  • 海底捞月 (hǎi dǐ lāo yuè),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同时也表示一个由下往上的动作。出自唐·释元觉《永嘉证道歌》:“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七卷:“监安府也没奈何;只得行个缉捕文书访拿;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到别处去了。”。
  • 成语解释:

    解释: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语法:海底捞月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示例:访拿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底捞月。(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 ...

    查看更多

  • 1、海底捞月,犹如竹篮打水,一场空。
  • 2、不知姓名住址,要在上海找到这样一个人,岂不是海底捞月?
  • 3、他费尽心机,耍尽手腕,终是海底捞月,一无所获。
  • 4、茫茫人海,要找到一个不知姓名、地址的人真如海底捞月一样。
  • 5、我们别干海底捞月的事了。
...

字义分解

  • 读音: hǎi
    [ hǎi ]

    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

    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火~。

    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碗。~量。

    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枣。

    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啦!

    6.漫无目标地:~骂。她丢了支笔,~找。

    7.毫无节制地:~吃~喝。

    8.姓。

  • 读音: dǐ,de
    [ dǐ,de ]

    1. 最下面的部分:底层。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

    2. 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3. 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

    4. 图案的基层:白底蓝花的瓶子。

    5. 何,什么:底事伤感。

    6. 古同“抵”,达到。

    1. 同“的”。

  • 读音: lāo
    [ lāo ]

    (1)(动)从水或其他液体里取东西:打~|~饭|~鱼。

    (2)(动)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趁机~一把。

    (3)(动)〈方〉顺手拉或拿。

  • 读音: yuè
    [ yuè ]

    (1)(名)月球;月亮。

    (2)(名)计时的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月。

    (3)(形)每月的:~刊|~产量。

    (4)(形)形状像月亮的;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