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字典>汉语词典>拼音查词>金銮殿>

金銮殿怎么读,意思,造句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jīn

luán

diàn

殿

金銮殿

金銮殿

拼音:jīn luán diàn

注音:ㄐ一ㄣ ㄌㄨㄢˊ ㄉ一ㄢˋ

词性: 名词

结构: (上下) (上下) 殿(左右)

金銮殿的意思

  • 词语解释:

    唐代宫内有金銮殿,后来旧小说戏曲中泛称皇帝上朝理政的殿。
  • 引证解释:

    ⒈ 唐朝宫殿名,文人学士待诏之所。

    唐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之一:“承恩初入银臺门,著书独在金鑾殿。”
    宋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一》:“唐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 玉堂、承明、金鑾殿皆在其间。”

    ⒉ 泛指皇宫正殿。

    元白朴《东墙记》第四折:“脱却了旧布衣,直走上金鑾殿。”
    《痛史》第二回:“﹝贾似道﹞到了朝门,不免下轿步行,上到金鑾殿。”
    吴组缃《山洪》六:“皇帝坐在金銮殿上,也免不得百姓说冷话,可是不是呢?”
    亦省作“金鑾”。 唐白居易《贺雨》诗:“小臣诚愚陋,职忝金鑾宫。”
    宋苏轼《武昌西山》诗:“当时相望不可见, 玉堂正对金鑾开。”
    清郑燮《荆州亭·江上》词之二:“多少六朝闲账,近日渔樵都忘;只是怨弘光,白昼金鑾选唱。”

  • 国语词典:

    原为唐代宫殿,后亦泛称皇帝的正殿。

  • 网络解释:

    金銮殿

  • 金銮殿是太和殿的俗称,属于北京故宫三大殿之一。它是皇帝登基和举行大典的地方,是明代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
  • 金銮殿初名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更名为“皇极殿”。“皇极殿”一直沿袭使用到清代顺治帝二年(1645年)始改称为今名的“太和殿”。
  • 明清时期皇帝登基、举行盛大典礼、祭祀的地方。是世上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建筑。除殿顶一条正脊外,两层重檐各有四条垂脊。正脊和垂脊不仅使用黄彩琉璃瓦制作的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物,而且殿顶的垂脊兽是唯一十样俱全的。八条垂脊共饰有八十八个仙人。

字义分解

  • 读音: jīn
    [ jīn ]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 读音: luán
    [ luán ]

    (名)一种铃铛。

  • 殿 读音: diàn
    [ diàn ]

    (1)(名)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房屋:宫~。

    (2)(动)在最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