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字典>汉语词典>拼音查词>伏龙凤雏>

伏龙凤雏怎么读,意思,造句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lóng

fèng

chú

伏龙凤雏

伏龙凤雏

拼音:fú lóng fèng chú

注音:ㄈㄨˊ ㄌㄨㄥˊ ㄈㄥˋ ㄔㄨˊ

词性: 成语

结构: (左右) (独体) (半包围) (左右)

伏龙凤雏的意思

  • 词语解释:

    比喻有潜能而未被发掘者。
  • 引证解释:

    ⒈ 原谓隐居待时的贤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备问为谁,曰:‘ 诸葛孔明、庞土元也。’”
    后因以指诸葛亮 (字孔明 )和庞统 (字士元 )。 《三国演义》第三五回:“水镜曰:‘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 国语词典:

    比喻有潜能而未被发掘者。

  • 网络解释:

    伏龙凤雏

  • 伏龙:(卧龙)诸葛亮(孔明)。凤雏:庞统(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
  • 成语解释:

    解释: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语法:伏龙凤雏作宾语、定语;指能人。示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伏龙凤雏,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英语:Zhuge Liang and Pang Tong--two great strategists of the late Han and early Three Kingdoms...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 读音: fú
    [ fú ]

    (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

    (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

    (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

    (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

    (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

    (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

    (7)(Fú)姓。

    (8)伏特的简称。

  • 读音: lóng
    [ lóng ]

    (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

    (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

    (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4)(名)(Lónɡ)姓。

  • 读音: fèng
    [ fèng ]

    (1)(名)凤凰:龙~|丹~朝阳。

    (2)(名)姓。

  • 读音: chú
    [ chú ]

    (名)幼小的禽兽: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