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字典>汉语词典>拼音查词>大逆不道>

大逆不道怎么读,意思,造句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dào

大逆不道

大逆不道

拼音:dà nì bù dào

注音:ㄉㄚˋ ㄋ一ˋ ㄅㄨˋ ㄉㄠˋ

词性: 成语

结构: (独体) (半包围) (独体) (半包围)

大逆不道的意思

  • 词语解释:

    大逆不道,大逆无道dànì-bùdào,dànì-wúdào

    (1) 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

    大逆不道,为天下所不容
    treason and heresy;worst offcnse
  • 引证解释:

    ⒈ 犹大逆无道。

    《汉书·宣帝纪》:“﹝杨惲﹞不悔过,怨望,大逆不道,要斩。”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陈氏不合通同奸夫杀死亲夫,大逆不道,凌迟示众。”
    巴金《秋》二二:“你还说礼节?难道礼节要你做出对不起祖宗的事,成为大逆不道的罪人吗?”

  • 国语词典:

    谋反背叛,罪恶重大。或行为严重违反常理。《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宣言司马师大逆不道,今奉太后密诏,令尽起淮南军马,仗义讨贼。」《文明小史.第四二回》:「他们胆敢出卖这些大逆不道的书,这等书店就该重办。」也作「大逆无道」。

  • 网络解释:

    大逆不道

  • 大逆不道:成语
  • 大逆不道:周杰瑞演唱歌曲
  • 大逆不道 (成语)

  • 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 谋反、作乱等重大罪行。
  • 大逆,指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罪行。
  • 不道,刑律名。“不道”罪的范围广泛一些,凡是违反当时的伦理道德要求的悖逆行为,都可以称为"不道"或"无道"。
  • 1、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不道。
  • 2、书店胆敢出售这些大逆不道的书,真该停办。
  • 3、这幅听上去好像大逆不道的标语立刻使中国网民群情激愤,其蔓延速度如瘟疫一般迅速。
  • 4、这种欺师灭祖、大逆不道的行为,我做不出来。
  • 5、在房间里翻腾了一阵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做一件大逆不道的事,一件死有余罪的事。
  • 6、他竟然弃父母于不顾,真是大逆不道!
  • 7、不赡养父母,算不算大逆不道,这个问题还要讨论吗!
  • 8、这种大逆不道之徒,天理难容!
  • 9、他父亲说他是个大逆不道之人。
...

字义分解

  • 读音: dà,dài
    [ dà,dài ]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 读音: nì
    [ nì ]

    (1)(形)方向相反:~风|~流。

    (2)(动)抵触;不顺从:忤~。

    (3)(名)背叛者:叛~。

    (4)(形)背叛者的:~产。

    (5)(动)〈书〉迎接:~旅。

    (6)事先:~断。

  • 读音: bù
    [ bù ]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读音: dào
    [ dào ]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