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字典>汉语词典>拼音查词>敕勒>

敕勒怎么读,意思,造句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chì

敕勒

敕勒

拼音:chì lè

注音:ㄔˋ ㄌㄜˋ

结构: (左右) (左右)

敕勒的意思

  • 词语解释:

    敕勒Chìlè

    (1) 又名铁勒,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

    敕勒川,阴山下。——北朝民歌《敕勒歌》
    ancient nationality in the Chines North
  •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 北魏时亦称铁勒、高车部。《北史·魏纪二·世祖太武帝》:“夏四月甲子,行幸云中。

    敕勒万餘落叛走,詔尚书封铁追灭之。”
    《新唐书·回鹘传上》:“回紇,其先匈奴也,俗多乘高轮车, 元魏时亦号高车部,或曰敕勒,讹为铁勒。”
    明王清《塞上感怀》诗:“梦迴絶域乌桓地,战罢空山敕勒营。”

  • 国语词典:

    我国北方的种族之一。为匈奴人的苗裔,隋时共有十余部,以薛延陀势力最强。唐时为唐与回纥的联军所灭,并入回纥,置瀚海都督府,分设府州,属关内道。

  • 网络解释:

    敕勒

  • 敕勒:欧亚大陆古代民族,属于寒温带森林渔猎游牧部落,又称赤勒、高车、狄历、铁勒、丁零(或者说是丁灵)。敕勒人最早生活在贝加尔湖附近。属于以欧罗巴人种白种人为主的民族。匈奴人称其为丁零,鲜卑人因其使用车轮高大的车子,称之为高车。汉朝击溃北匈奴之后,敕勒的地域开始南移,与中原的汉人交往。公元 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敕勒人和柔然人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4世纪中叶,生活在阴山一带的敕勒人大都已鲜卑化。

字义分解

  • 读音: chì
    [ chì ]

    (1)(名)皇帝的诏令。

    (2)(名)告诫。

  • 读音: lè,lēi
    [ lè,lēi ]

    1. 套在牲畜上带帽子的笼头:马勒。

    2. 收住缰绳不使前进:悬崖勒马。

    3. 强制:勒令。勒索。

    4. 统率:勒兵。

    5. 雕刻:勒石。勒碑。勒铭。

    1. 用绳子等捆住和套住,然后用力拉紧:勒紧。

    2. 方言,强制,逼迫。

与敕勒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