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字典>汉语词典>拼音查词>一介之士>

一介之士怎么读,意思,造句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jiè

zhī

shì

一介之士

一介之士

拼音:yī jiè zhī shì

注音:一 ㄐ一ㄝˋ ㄓ ㄕˋ

词性: 成语

结构: (独体) (上下) (独体) (独体)

一介之士的意思

  • 词语解释:

    一个微末的士人。

    忠心正直的人。

  • 引证解释:

    ⒈ 一个微末的士人。

    晋葛洪《抱朴子·逸民》:“刳凡兽之胎,则麒麟不峙其郊;害一介之士,则英雄不践其境。”
    《晋书·夏侯湛传》:“乡曲之徒,一介之士,曾讽《急就》、习甲子者,皆奋笔扬文,议制论道。”
    清戴名世《赠王序纶之任婺源序》:“今也一介之士乘传捧符而来,无其道而居其位,晏然肆於民上而行其恣睢之意。”
    王闿运《长沙攸县庆都龙君行状》:“自湖南军兴,一介之士,长官倒屣。”

    ⒉ 忠心正直的人。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彼越王者一节之人。

    范蠡一介之士。”

  • 网络解释:

    一介之士

  • 一介之士是一个汉语成语,拼意思 yī jiè zhī shì,意思是指忠心正直的人。
    1. 1.

      他虽是一介之士,却心怀天下,誓要改变这腐朽的世道。

    2. 2.

      纵然我只是一介之士,也绝不向权贵低头,誓死捍卫心中的正义。

    3. 3.

      一介之士,立于天地之间,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4. 4.

      莫轻视一介之士,星星之火,亦可燎原。

    5. 5.

      他日若得势,必不忘今日一介之士时的初心。

    6. 6.

      我本一介之士,只想安稳度日,奈何世事弄人。

    7. 7.

      即使只是一介之士,我也要用手中的笔,书写历史的真相。

    8. 8.

      大丈夫生于乱

...

字义分解

  • 读音: yī
    [ yī ]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读音: jiè
    [ jiè ]

    (1)(动)在两者当中:~绍|媒~|这座山~于两县之间。

    (2)(Jiè)姓。

    (3)(名)甲:~胄|~虫。

    (4)(形)〈书〉耿直;有骨气:耿~。

    (5)(名)古戏曲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如笑介、饮酒介等。

  • 读音: zhī
    [ zhī ]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读音: shì
    [ shì ]

    (1)(名)古代指未婚的男子。

    (2)(名)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

    (3)(名)士人:~农工商。

    (4)(名)军人:~气。

    (5)(名)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中~|下~。

    (6)(名)指某些种技术人员:护~|医~。

    (7)(名)对人的美称:女~|烈~。

    (8)(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