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字典>汉语词典>拼音查词>鎏金>

鎏金怎么读,意思,造句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liú

jīn

鎏金

鎏金

拼音:liú jīn

注音:ㄌ一ㄡˊ ㄐ一ㄣ

结构: (上下) (上下)

鎏金的意思

  • 词语解释:

    1.用金汞合金制成的金泥涂饰器物的表面,经过烘烤,汞蒸发而金固结于器物上的一种传统工艺。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三节:“近年 辽宁、河北 各地出土大批 辽 代鎏金和银制手工艺品。”《文物》1973年第6期:“涂金时用牙刷柄形的铜棒先蘸盐、矾等混合液体,然后轻沫金泥涂器上,用无烟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金泥即固于器上,这就是古代的鎏金,也就是后世的火镀金。”
    2.指供涂饰用的金泥。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佛高九尺五寸……傅以鎏金,巍然端像。”参见“鎦金”。
  • 引证解释:

    ⒈ 用金汞合金制成的金泥涂饰器物的表面,经过烘烤,汞蒸发而金固结于器物上的一种传统工艺。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三节:“近年辽宁、河北各地出土大批辽代鎏金和银制手工艺品。”
    《文物》1973年第6期:“涂金时用牙刷柄形的铜棒先蘸盐、矾等混合液体,然后轻沫金泥涂器上,用无烟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金泥即固于器上,这就是古代的鎏金,也就是后世的火镀金。”

    ⒉ 指供涂饰用的金泥。参见“鎦金”。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佛高九尺五寸……傅以鎏金,巍然端像。”

  • 网络解释:

    鎏金

  • 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不脱。关于金汞剂的记载,最初见于东汉炼丹家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而关于鎏金技术的记载,最早见于梁代。《本草纲目·水银条》引梁代陶弘景的话说: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这个记载比鎏金器物的出现晚了约八个世纪。

字义分解

  • 读音: liú
    [ liú ]

    1.成色好的金子。

    2.同“镏(liú)”。

  • 读音: jīn
    [ jīn ]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