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字典>汉语词典>拼音查词>杨梅疮>

杨梅疮怎么读,意思,造句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yáng

méi

chuāng

杨梅疮

杨梅疮

拼音:yáng méi chuāng

注音:一ㄤˊ ㄇㄟˊ ㄔㄨㄤ

结构: (左右) (左右) (半包围)

杨梅疮的意思

  • 词语解释:

    梅毒所发之疮,色红,似杨梅。亦指梅毒。
  • 引证解释:

    ⒈ 梅毒所发之疮,色红,似杨梅。亦指梅毒。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杨梅疮》:“杨梅疮生有二般,精化气化是其源。”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持素证三》:“正德时九江知府汪颖,作《食物本草》,言庐山温泉,方士教患杨梅疮者,饱食入池久浴,汗出为度,旬日即愈。”
    《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那一个鼻子上红暗暗的,要长杨梅疮的,姓鹿,名字叫鹿亚元。”
    亦省称“杨梅”。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疳疮》:“生杨梅时,或误用熏、搽等药以致腐烂如臼者,名杨梅疳。”

  • 网络解释:

    杨梅疮

  • 即梅毒。因疮的外形以杨梅,故名。本病包括梅毒的各种皮肤病变。如 皮肤先起红晕,后发斑点,名「杨梅斑」;若状如风疹样的则名为「杨梅疹」;若形如赤豆,嵌于肉内,坚硬如豆,名「杨梅豆」;若疹粒破 烂,肉反突出于外,名「翻花杨梅」。若梅毒侵于骨髓,关节,或流窜脏腑为患者,统称「杨梅结毒」。
  • 杨梅疮,病名。因感染梅毒而引致的一种全身性疾病。见《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又名霉疮、广疮、时疮、棉花疮。多因气化(间接)传染和精化(接触)传染而发。证见:先出现下疳,或见有横痃,继则发杨梅疮。发病前,多见有全身性发烧,头痛,骨节部位酸痛,咽干喉痛,并逐渐出现皮表病变。发外阴部皮肤先起红晕,后即见成斑片者,名杨梅斑;有形如风疹者,名杨梅疹;若其状如赤豆,嵌入肉内者,则名杨梅豆;若疹粒破溃,肉反而突出于外者,更名翻花杨毒。严重者,其毒侵及骨髓、关节、内脏,则统称之为杨梅结毒。治宜清血解毒。传统多选用杨梅一剂散,或用土茯苓合剂内服,外用可选鹅黄散调敷其疮疡。即梅毒。证治还可参见各有关条。

字义分解

  • 读音: yáng
    [ yáng ]

    (1)(名)杨树;落叶乔木;叶子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有银白杨、毛白杨、小叶杨。

    (2)(名)(Yánɡ)姓。

  • 读音: méi
    [ méi ]

    (1)(名)乔木;性耐寒;早春开花;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果实球形;味酸。

    (2)(名)这种植物的花。

    (3)(名)这种植物的果实:~子

    (4)(名)姓。

  • 读音: chuāng
    [ chuāng ]

    (1)(名)通常称皮肤发生溃烂的疾病:生~。

    (2)(名)外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