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庭广众的意思
大庭广众
(1) 本来指在朝廷之上,面对群臣的公开场所,后指人数众多的公开场合
⒈ 本谓在朝廷之上,面对群臣的公开场所,后指人数众多的公开场合。
引《新唐书·张行成传》:“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六回:“男子们只要在大庭广众之中不要越了规矩就是了。”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他在大庭广众之中,便作出那样失礼的举动!”
亦作“大廷广众”。 清龚自珍《上大学士书》:“大廷广众,苟且安之,梦觉独居,胸弗谓是。”
人多而公开的场合。如:「他常在大庭广众间高谈阔论。」《新唐书.卷一○四.张行成传》:「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也作「广庭大众」、「广众大庭」。
字义分解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1)(名)厅堂
(2)(名)正房前的院子:前~|~院。
(3)(名)指法庭:~长|开~。
(1)(形)多;许多。
(2)(名)许多人:~生|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