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两的意思
谓两只配成一双。
犹言五匹。
亦作“五緉 ”。古代的测风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籍以观测风向、风力。
代称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
五兵技巧。
⒈ 谓两只配成一双。
引《诗·齐风·南山》:“葛屨五两,冠緌双止。”
朱熹集传:“两,二履也。”
王夫之稗疏:“按此‘五’字当与伍通,行列也。言陈履者,必以两为一列也。乃与冠緌必双,男女有匹之义合。”
⒉ 犹言五匹。
引《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贾公彦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
《礼记·杂记下》:“纳币一束,束五两。”
郑玄注:“纳币谓昏礼纳徵也。十个为束,贵成数。两两者合其卷,是谓五两……今谓之匹。”
⒊ 五兵技巧。
引《吕氏春秋·简选》:“晋文公造五两之士五乘,鋭卒千人。”
高诱注:“两,技也,五技之人。”
陈奇猷校释引金其源曰:“五两即五技,亦即五兵。士谓勇士。五两之士,谓能用五兵技巧之勇士也。”
⒋ 代称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
引章炳麟《封建考》:“夫晋之五两, 吴之多力、利趾, 越之习流, 魏之武卒, 秦之鋭士,虽出征调,犹选练中程。”
⒌ 亦作“五緉”。古代的测风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籍以观测风向、风力。
引《文选·郭璞<江赋>》:“覘五两之动静。”
李善注:“兵书曰:‘凡候风法,以鸡羽重八两,建五丈旗,取羽繫其巔,立军营中。’ 许慎《淮南子》注曰:‘綄,候风也, 楚人谓之五两也。’”
唐独孤及《下弋阳江舟中代书寄斐侍御》诗:“东风满帆来,五两如弓弦。”
宋贺铸《木兰花》词:“朝来著眼沙头认,五两竿摇风色顺。”
明张四维《双烈记·虏循》:“被他火箭飞来紧。我船五緉见火就着。”
字义分解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1)数目;一个加一个是两个。“两”一般用于量词和“半、千、万、亿”前。注意“两”和“二”的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 “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都可以用;但如 “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
(2)双方。
(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天再说|他真有~下子|我跟你说~句话 。
(4)量词;重量单位。十钱等于一两;旧制十六两等于一斤;现用十两等于一市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