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字典>汉语词典>拼音查词>白纸黑字>

白纸黑字怎么读,意思,造句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bái

zhǐ

hēi

白纸黑字

白纸黑字

拼音:bái zhǐ hēi zì

注音:ㄅㄞˊ ㄓˇ ㄏㄟ ㄗˋ

词性: 成语

结构: (独体) (左右) (上下) (上下)

白纸黑字的意思

  • 词语解释:

    白纸上写着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证据,不容抵赖或否认。
  • 引证解释:

    ⒈ 白纸上留下了黑的字。比喻徒具形式。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曾不思宪法之所以能有効力,全恃民众之拥护,假使只有白纸黑字之宪法,决不能保证民权,俾不受军阀之摧残。”
    瞿秋白《鞘声十二》:“宪法是白纸黑字,一无用处!--请看曹锟已经上了总统台,三五天内乱七八糟的便可以将宪法通过了。”
    吴晗《论纪念“五四”》:“新‘五四’运动是人权保障运动,文字法令已经使我们失尽了信心,今后不论再有若干的白纸黑字,不过是徒供作呕的秽物而已。”

    ⒉ 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

    赵树理《“锻炼锻炼”》:“白纸黑字贴在墙上,你还昧得了?”
    孙犁《秀露集·通讯六要》:“因为这究竟不同说话,是白纸黑字,有案可查。”

  • 国语词典:

    白纸写上黑字。常用以比喻证据确凿,不容怀疑。

    如:「你签名的借据,白纸黑字写得一清二楚,怎么又说你没欠他钱?」

  • 网络解释:

    白纸黑字 (成语)

  • 白纸黑字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ái zhǐ hēi zì,意思是指白纸上写的黑字,指见于书面的确凿的证据。
  • 成语解释:

    解释:白纸上写着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改悔。出处: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曾不思宪法之所以有效力,全恃民众之拥护,假使只有白纸黑字之宪法,决不能保证民权,俾不受军阀之摧残。”语法:白纸黑字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有文字凭证。示例:(1)我是照他来信办的,我手头还留着这封信,白纸黑字,是有据可查的。(2)这件事你不承认不行,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是赖不掉的英语:black and white俄语:чёрным по бéлому написано其他:<德>schwarz auf weiβ近义词:证据确凿反义词:无凭无据...

    查看更多

  • 1、睁眼看看,白纸黑字,你还想抵赖!
  • 2、我是照他来信办的,我手头还留着这封信,白纸黑字,是有据可查的。
  • 3、你看这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任何辩解都是无用的。
  • 4、白纸黑字,你还想抵赖吗?
  • 5、这件事你不承认不行,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是赖不掉的。
  • 6、这是法规,白纸黑字,你看清楚!
  • 7、要赞扬某人,最好
...

字义分解

  • 读音: bái
    [ bái ]

    (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

    (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

    (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

    (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

    (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

    (6)(名)象征反动:~军|~区。

    (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8)姓。

    (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0)(动)说明;陈述:表~。

    (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

    (12)(名)地方话:苏~。

  • 读音: zhǐ
    [ zhǐ ]

    (1)(名)纸张;写字、绘画、印刷、包装等所用的东西;多用植物纤维制造。

    (2)(量)书信、文件的张数:一~公文。

  • 读音: hēi
    [ hēi ]

    (1)(形)像煤或墨的颜色;是物体完全吸收日光或与日光相似的光线时所呈现的颜色(跟“白”相对)。

    (2)(形)黑暗:天~了|屋子里很~。

    (3)(形)秘密;不公开(多指违法的):~市|~话。

    (4)(形)坏;狠毒:~心。

    (5)(形)象征反动:~帮。

    (6)(形)(Hēi)姓。

  • 读音: zì
    [ zì ]

    (1)(名)文字:~调|~汇|~谜|~面|~模|~目|~幕|~盘|~形|~样|~义|~音|~母|~里行间|~斟句酌。

    (2)(名)(~儿)字音:咬~儿。

    (3)(名)字体:篆~|草~。

    (4)(名)书法的作品:~画。

    (5)(名)字眼;词:词典中没有这个~。

    (6)(名)(~儿)字据:立~为凭。

    (7)(名)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字”:诸葛亮~孔明。

    (8)(名)旧时称女子许配:待~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