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字典>汉语词典>拼音查词>避李>

避李怎么读,意思,造句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避李

避李

拼音:bì lǐ

注音:ㄅ一ˋ ㄌ一ˇ

结构: (半包围) (上下)

避李的意思

  • 词语解释:

    《旧唐书.李泌传》:"﹝泌﹞权逾宰相……寻为中书令崔圆﹑幸臣李辅国害其能,将有不利于泌。泌惧,乞游衡山,优诏许之。"后用作良臣避害之典。
  • 引证解释:

    ⒈ 《旧唐书·李泌传》:“﹝泌﹞权逾宰相……寻为中书令崔圆 、倖臣李辅国害其能,将有不利於泌。

    泌惧,乞游衡山,优詔许之。”
    后用作良臣避害之典。 清王夫之《南岳赋》:“鄴侯避李而挂冠, 致堂却檜而躡屩。”

  • 网络解释:

    避李

  • 避李,读音为bì lǐ,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用作良臣避害之典。

字义分解

  • 读音: bì
    [ bì ]

    (1)(动)躲开;避免:~难|~暑。

    (2)(动)防止:~雷针。

  • 读音: lǐ
    [ lǐ ]

    (1)(名)(~子)小乔木;果实球形;黄色或紫红色;是普通水果。

    (2)(名)(~子)这种植物的果实。

    (3)(名)(Lǐ)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