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啊,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
- 2.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啦,你一直在我的梦里,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
- 3.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九龙》)
- 4.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 5.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威海卫》)
- 6.
东海和琼州是我的一双管钥,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我要紧紧的拥把着你的脚踝。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广州湾》)
- 7.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两个强邻将我们来回的蹴踏,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旅顺,大连》)
- 8.
战争,乃至祸根源,杨家,又福从何来呀。当知天命难违,七子去六子回。 (电影《忠烈杨家将》台词)
- 9.
七子去六子回,六子回!但凡有一个人敢去屠了潘家,也不会落得一个七子去六子回。 (电影《忠烈杨家将》台词)
- 10.
孩儿知道,此行不同以往,但是请娘放心,我一定把爹救回来。即使七子去六子回,我也要尽力。 (电影《忠烈杨家将》台词改编)
- 11.
我从来没有想过,带爹回家,要牺牲任何一个兄弟,就算这意味七子去六子回。 (电影《忠烈杨家将》台词改编)
- 12.
在《神雕侠侣》里,全真七子里的郝大通临死时念到“手握灵珠常奋笔,心开天籁不吹箫”。
- 13.
明代中期弘治、正德年间,出现了以李梦阳和何景明为中心,包括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边贡、徐祯卿在内的一个组织松散的文学群体,后世习惯于称他们为“前七子”。
- 14.
嘉靖中期,后七子接过前七子的复古大旗,在李攀龙和王世贞的领导下将“诗必盛唐”的口号叫得更加响亮。
- 15.
“前后七子”旗帜鲜明地反对控制明代文坛近百年的“台阁体”诗文,主张复古,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
- 16.
清代沈德潜受前、后七子影响,积极倡导“格调说”,其诗歌创作也追模前、后七子。
- 17.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七位名士。
- 18.
《晋书·嵇康传》说:“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 19.
竹林七贤的活动以不同流俗而闻名,他们高蹈尘世,肆言老庄,以与虚伪污浊的现实对抗。
- 20.
七贤中以文学名世的主要是嵇康、阮籍、向秀、刘伶。
- 21.
有些学者认为,“竹林七贤”这个称呼是源于东晋初的佛学,是好事者所为。
- 22.
七子之歌刻在了中国人DNA里,是深深铭刻在中国人DNA里的家国情怀。
- 23.
重温七子之歌,仍觉字字锥心,在二十五年前,游子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 24.
澳门回归了,我想说以后我们是一家人了,但是我爸爸说,不管过去,现在未来,我们都一直是一家人,这正是七子之歌所表达的情感。 (电影《多想和你再见一面》台词改编)
- 25.
世称“后七子”之一的王世贞出身将门世家,作为后七子当中作品最多的人,他不仅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也是最早提出“四大奇书”说法的人。
- 26.
余嘉锡在《世说新语笺疏》中引用材料讨论竹林七贤是否真有常聚。
- 27.
樊荣在《许昌学院学报》中指出,对竹林七贤的研究空间由文学领域正在向哲学、历史考古等专业发展。
- 28.
钱谦益在《列朝诗集》中对前后七子有详细的评述。
- 29.
韩愈关于七子派“法”这个概念比较灵活,他强调“师其意不师其辞”。
- 30.
《文心雕龙》说嵇康的诗风“清峻”,他是竹林七贤中重要的文学家。
- 31.
《旧唐书·郭子仪传》载:唐郭子仪有子八人,婿七人,皆朝廷重官,这不是我们说的七子。
- 32.
清.赵翼在诗中写道:“名流各有千秋在,肯与前人作替人?”这里的“七子”指代的是袁枚、蒋士铨等七位诗人。
- 33.
诗中虽然指出了嵇康、吕安、阮籍、阮咸,不过颔联则很明显的将竹林七贤与诗社成员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