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睨一切 ào nì yī qiè
解释:睨:斜视。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傲慢藐视一切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2回:“他当红的时候,是傲睨一切的,多少同寅,没有一个在他眼里的。”语法:傲睨一切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态度。示例:更有那放荡不羁,傲睨一切,偏低首下心,作儿女之态。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一回 ...半解一知 bàn jiě yī zhī
解释:指理解得不深,知道得很少。同“一知半解”。出处:宁调元《燕京杂诗》:“半解一知天下士,千歧百辙釜中鱼。”语法:半解一知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否定句。 ...表里不一 biǎo lǐ bù yī
解释:表面和内在不一样。出处:《逸周书 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语法:表里不一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我们不能做表里不一的人。 ...表里一致 biǎo lǐ yī zhì
解释:里外一致,指思想与言行完全一致出处:明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语法:表里一致作谓语、定语;指人的言行。示例:现在我们要想的对、说的对、写的对,这才是表里一致革命的诗。续范亭《论诗》 ...表里如一 biǎo lǐ rú yī
解释: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宋 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语法:表里如一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言行与思想一致。示例: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别具一格 bié jù yī gé
解释:格:格式;风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形容别致、新颖;与众不同的样子、风度等。出处:清 吕留良《与施愚山书》:“咏见赠诗,风力又别具一格。”语法:别具一格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文学、艺术、书法等。示例:这个画家的人物画拙中见巧,别具一格。 ...别开一格 bié kāi yī gé
解释: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出处:陈春华《丙午萍醴起义记》:“是役事迹,冯自由同志之《开国前革命史》已将大略记录,故本篇别开一格。将当日香港《中国日报》纪录及由各方面采集之资料,详细排叙,不厌求详。”语法:别开一格作谓语、定语;指自成一家。 ...别创一格 bié chuàng yí gé
解释: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出处: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杜甫与苏涣》:“仅存的三首,从内容来说,实在是别创一格。”语法:别创一格作谓语、定语;指自成一家。 ...伯乐一顾 bó lè yī gù
解释:比喻受人知遇赏识。出处:《战国策 燕策二》载:战国时,苏代说淳于髡,谓人有告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一顾之,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环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语法:伯乐一顾作宾语、定语;指得到名人的赏识。示例:数蒙伯乐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绝群。《后汉书·隗嚣传》 ...不名一钱 bù míng yī qián
解释: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语法:不名一钱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很贫穷。示例:他自己是不名一钱的,如何去得,惟有向亲朋借贷。(清 黄小配《大马扁》第一回) ...沧海一鳞 cāng hǎi yī lín
解释:大海中的一片鱼鳞。比喻非常渺小。出处:《冷眼观》第七回:“因要替一个死百姓伸冤,先得罪了一位阔公子,把自己从前十载青灯,半生黄卷,都随着乌鞭黑帽,犹如沧海一鳞,巫山片云,顷刻间风弛电掣,卷入无何有之乡。”语法:沧海一鳞作定语、宾语;指微不足道的事。 ...巢林一枝 cháo lín yī zhī
解释:指鹪鹩筑巢,只不过占用一根树枝。后以之比喻安本分,不贪多。出处:语出《庄子 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语法:巢林一枝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说人。示例: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宋史·李沆传》 ...惩一儆百 chéng yī jǐng bǎi
解释:惩:惩罚;警: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语法:惩一儆百连动式;作谓语;意为杀一儆百。示例:兄弟今天定要惩一儆百,让众人当面看看,好叫他们有个怕惧。(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吃一堑,长一智 chī yī qiàn,zhǎng yī zhì
解释: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出处:明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与薛尚谦书》:“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语法:吃一堑,长一智复句式;作主语、谓语、分句;用于总结经验教训。示例:(1)失败了没关系,总结经验教训,吃一堑,长一智,继续前进。(2)这次成绩不好没关系,吃一堑,长一智,总结经验,下次努力。 ...尺蚓穿堤,能漂一邑 chǐ yǐn chuān dī,néng piāo yī yì
解释:蚯蚓虽小,但它把堤岸穿透了,就能把整个城市淹没。比喻不注意小的事故,就会引起大祸。出处:北齐·刘昼《刘子新论·慎隙》:“尺吲穿堤,能漂一邑;寸烟汇穴,致毁千室。” ...出一头地 chū yī tóu dì
解释: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轼(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谓当避开此人让其高出众人一头之地。后以“出一头地”喻高人一着。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轼(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语法:出一头地作谓语、定语;指超出别人。示例:钱文敏尚书虽师之而为黄子久一派,其气象雄迈,固自另出一头地。清·沈初《西清笔记·纪文献》 ...穿一条裤子 chuān yī tiáo kù zi
解释:比喻两人关系密切,利害一致,遇事持同样的态度出处:刘绍棠《田野落霞》:“你们穿一条裤子,早编好了哄我的话。”语法:穿一条裤子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贪官和这些奸商穿一条裤子,一起欺诈老百姓 ...聪明一世 cōng míng yī shì
解释:表示一个人一辈子聪明。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我断不出此事,枉自聪明一世。每日退堂,便将画图展玩,千思万想。”语法:聪明一世作谓语、宾语;常与“糊涂一时”连用。示例:老舍《骆驼祥子》:“六十九岁的人了,反倒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教一群猴儿王八蛋给吃了。” ...从一而终 cóng yī ér zhōng
解释: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出处:《周易 恒》:“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语法:从一而终偏正式;作谓语;指不事二主。示例:同一个人,怎的女子就该从一而终,男子便许大妻大妾?(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cōng míng yī shì,hú tú yī shí
解释:人一辈子都很精明,但有时一下子糊涂。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出处:老舍《骆驼祥子》:“六十九岁的人了,反倒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教一群猴儿王八蛋给吃了。”语法: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示例:季羡林《悼念沈从文先生》:“古代许多圣君贤相,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想方设法,去与这个规律对抗。” ...存十一于千百 cún shí yī yú qiān bǎi
解释:指亡多而存少。出处:语出晋 陆机《叹逝赋》:“顾旧要于遗存,得十一于千百。”语法:存十一于千百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而今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唐 韩愈《与孟尚书书》 ...倒打一耙 dào dǎ yī pá
解释:比喻犯了错误或干了坏事不承认;反咬对方一口。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输了理可不输气,输了气也不输嘴。且翻打他一耙,倒问他!”语法:倒打一耙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看来,他们上上下下都串通好了,而且要倒打一耙。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dào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
解释: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6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终须还账。”语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复句式;作分句;两种可以分开使用。示例: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吴荪甫,以及他的同志孙吉人他们,都是企业界身经百战的宿将,难道就怕了什么?(茅盾《子夜》十)反义词: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得一知己,死可无恨 dé yī zhī jǐ,sǐ kě wú hèn
解释:知己:彼此相知的朋友;恨:遗憾。能得到一位知心朋友,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憾。形容知音难觅出处:谢觉哉《知己难》:“所谓‘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得一知己,死可无恨’。”语法:得一知己,死可无恨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慨叹。 ...登高一呼 dēng gāo yī hū
解释: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他在外面登高而呼,只怕还容易些。”语法:登高一呼作谓语、宾语;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示例:一省之内,惟彼独尊,自然是登高一呼,众山响应。(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 ...定于一尊 dìng yú yī zūn
解释: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语法:定于一尊作谓语;用于思想、学术、道德等。示例:明·徐光启《刻紫阳朱子全集》:“今世名为崇孔氏,黜绝异学,而定于一尊。” ...丁一卯二 dīng yī mǎo èr
解释:丁:通“钉”,这里指榫头;卯:器物上接榫头的孔眼。丁卯合位,一丝不差。形容确实、牢靠。出处: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要说个丁一卯二,不许你差三错四。”语法:丁一卯二联合式;作定语;指确实。示例:张平《抉择》:“基本上可以说是丁一卯二、十拿九稳。” ...独树一帜 dú shù yī zhì
解释:单独打起一面旗号。比喻风格新奇;自成一家。也比喻自立门户。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语法:独树一帜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独树一帜,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独竖一帜 dú shù yī zhì
解释:同“独树一帜”。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所以能独竖一帜者,正为不袭盛唐窠臼也。”语法:独竖一帜作谓语、定语;指自成一家。 ...赌彩一掷 dǔ cǎi yī zhì
解释:犹言孤注一掷。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喻子才谓元镇曰:‘相公此举,有万全之策乎?亦赌彩一掷也。’”语法:赌彩一掷作谓语、宾语;指冒险。示例:赌彩一掷的做法未免不可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duō yī shì bù rú shǎo yī shì
解释: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二回:“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得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语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不想管事。示例: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采取‘得过且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敷衍了事的态度。” ...二而一 èr ér yī
解释:一演化为二,二合成为一。指同一事物可以演化为对立的两种现象,对立的两种现象可以找到同一根源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0章:“我回答说:‘这是二而一的事情,并不矛盾。’”语法:二而一作宾语、定语;用于事物。 ...发昏章第十一 fā hūn zhāng dì shí yī
解释:昏头昏脑的风趣话。仿《孝经》“某某章第几”的说法。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只见头在下,脚在上,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跌得个‘发昏章第十一’!”语法:发昏章第十一作谓语、宾语;指发昏。示例:鲁迅《两地书》:“所谓‘北大同人’,正在发昏章第十一,排班欢迎。” ...纷纷不一 fēn fēn bù yī
解释:各不相同。纷纷:多而杂乱。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三十回:“也有做‘请宴’的,也有做‘窥醉’的,也有做‘借茶’的,也有做‘刺虎’的,纷纷不一。”语法:纷纷不一作谓语、定语;指意见不一。示例:我们大家的意见纷纷不一 ...高人一等 gāo rén yī děng
解释:超过一般人。比别人高出一个等级。出处:明 归有光《与沈敬甫七首》:“钦甫云:更似高人一筹也。”语法:高人一等偏正式;作补语、定语;指高过一般人。示例:他常常自以为高人一等,实际上很平庸。 ...更进一竿 gèng jìn yī gān
解释:更:再,又;竿:竹竿。又前进了一步。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语法:更进一竿作谓语;用于学问、事业等。示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为作者缘起之言更进一竿云。” ...更进一步 gèng jìn yī bù
解释: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示例: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同学,要再接再厉,更进一步。 ...功亏一篑 gōng kuī yī kuì
...功一美二 gōng yī měi èr
解释:功:功绩。做一方面的事情而取得两方面的美名。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gōng qí yī diǎn,bù jí qí yú
解释: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多指有偏见的批评。出处:《新华半月刊》1959年第2期:“那些还不觉悟的人就冷眼旁观,吹毛求疵,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语法: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复句式;作分句;指有偏见的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