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屋之士 bái wū zhī shì
解释:指贫寒的士人。出处:汉 王充《论衡 语增》:“周公执贽下白屋之士。”语法:白屋之士作主语、宾语;指贫寒的士人。示例:是所工也多,故传书甚少;其转徙也艰,故受毁甚易;其为费也不资,故白屋之士不能得书者甚众。严复《论八股存亡之关系》 ...半子之谊 bàn zǐ zhī yì
解释:半子:女婿。半个儿子的情分出处:《旧唐书·回纥传》:“昔为兄弟,今为子婿,半子也。”语法:半子之谊作主语、宾语;指女婿情分。示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2回:“蘧公孙哀毁骨立,极尽半子之谊。” ...饱学之士 bǎo xué zhī shì
解释: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之胜事乎?”语法:饱学之士作主语、宾语;指学者。示例:那位老先生也许是个饱学之士,一笔字也写得挺好。(张天冀《新生》) ...北门之管 běi mén zhī guǎn
解释:管:钥匙。表示军事要地或守御重任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杜预注:“管,钥也。”语法:北门之管偏正式;作宾语;指军事要塞。示例:泥城者,佛山之要路,北门之管寄焉。《三元里搞英斗争史料·广州城坊志》 ...北鄙之音 běi bǐ zhī yīn
解释: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出处:《史记乐书》:“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枚身死国亡。”语法:北鄙之音作主语、宾语;指亡国的音乐。 ...杯水之谢 bēi shuǐ zhī xiè
解释:比喻微薄的酬谢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1回:“次日,凤四老爹果然别了万中书,不曾受他杯水之谢,取路往杭州去了。”语法:杯水之谢作宾语;指微薄的酬谢。 ...贲军之将 bēn jūn zhī jiàng
解释:贲:覆败。打了败仗的将领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射仪》:“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语法:贲军之将作主语、宾语;指败将。示例:我们不要笑话贲军之将 ...奔走之友 bēn zǒu zhī yǒu
解释:指彼此尽力相助的挚友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 何嵎》:“袁绍慕之,私与往来,结为奔走之友。”语法:奔走之友作宾语;指朋友。示例:炀帝尽欲诛其诸子,君绰忧惧连诛,因与秀才罗巡、罗逖、李万进结为奔走之友,共亡命至海州。唐·牛僧孺《玄怪录·来君绰》 ...摽末之功 biào mò zhī gōng
解释:比喻微末。 比喻很小的功劳。出处:《汉书·王莽传》 ...逋慢之罪 bū màn zhī zuì
解释:不遵守法令的罪过。宋·王安石《再辞同修起居注第五状》:“臣之区区,辞说已穷,然不敢避逋慢之罪而苟止者,非特欲守前言之信,亦不敢上累朝廷。”出处:宋·王安石《再辞同修起居注第五状》:“臣之区区,辞说已穷,然不敢避逋慢之罪而苟止者,非特欲守前言之信,亦不敢上累朝廷。”语法:逋慢之罪作宾语;指罪过。 ...逋逃之臣 bū táo zhī chén
解释:逃亡的罪臣。出处:汉 荀悦《汉纪 成帝纪》:“以单于屈体称臣奉使朝贺,无有二心,而今反受其逋逃之臣,是贪一夫之得,而失一国之心。”语法:逋逃之臣作宾语;指逃犯。 ...不白之冤 bù bái zhī yuān
解释:白:弄清楚;弄明白;冤:冤枉;冤屈。指无法辩白或无处申诉而被迫忍受的冤枉。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2回:“非贪生怕死,实欲为太叔伯伸不白之冤耳。”语法:不白之冤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好人被冤枉。示例:文革期间,许多老干部蒙受了不白之冤。 ...采薪之疾 cǎi xīn zhī jí
解释: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出处:见“采薪之忧”。语法:采薪之疾作主语、宾语;有病的婉称。示例:先朝备位,每怀窃食之惭;故里服丧,重困采薪之疾。宋·王安石《辞参知政事表》 ...菜蔬之色 cài shū zhī sè
解释:比喻人们在饥荒年景度日所显现的营养不良的脸色。出处:晋·潘岳《籍田鼠》:“野有菜蔬之色,朝靡代耕之秩。”语法:菜蔬之色作宾语;指人的脸色。 ...仓卒之际 cāng cù zhī jì
解释:仓卒:仓促,匆忙。匆忙之间。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粲传》裴松之注引《文士传》:“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在仓卒之际,强弱未分。”语法:仓卒之际作宾语;指匆忙之间。示例:在这仓卒之际,最好慎做决定 ...操之过激 cāo zhī guò jī
解释:指处事过于激烈。出处:文公直《辛亥革命运动中这新军》:“鄂督瑞澄操之过激,捕杀民党无虚日。”语法:操之过激作谓语、宾语;用于劝诫别人不要鲁莽。示例:日本于此,颇惧操之过激,招列强之反感。李大钊《国民与薪胆》 ...曹社之谋 cáo shè zhī móu
解释:《左传·哀公七年》:“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社:曹之国社。后进以“曹社之谋”指灭亡他人国家的阴谋。北周·庚信《哀江南赋》:“鬼同曹社之谋,人有秦庭之哭。”出处:《左传·哀公七年》:“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语法:曹社之谋作宾语;指灭亡别国的阴谋。示例:鬼同曹社之谋,人有秦庭之哭。北周·庚信《哀江南赋》 ...操之过蹙 cāo zhī guò cù
解释:犹言操之过急。指处理事情,解决问题过于急躁。出处:语出《公羊传 庄公三十年》:“扞齐人伐山戎呴,此齐侯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子司马子曰:‘盖以操之为已蹙矣!’”语法:操之过蹙作谓语、宾语;用于劝诫别人不要鲁莽。示例:若中路封关,操之过蹙,而东西各路得以偷贩出洋,则正税徒亏,而漏卮依然莫塞。清·林则徐《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 ...操之过急 cāo zhī guò jí
解释:操:做;过:过分 。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过于急躁。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五行地志中之下》:“匹马觭轮无的反者,操之急矣。”语法:操之过急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劝诫别人不要鲁莽从事。示例:杨嗣昌和高起潜都没生气,劝他不要操之过急,对作战方略要慢慢详议。(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 ...差之毫牦,失之千里 chà zhī háo máo , shī zhī qiān lǐ
解释:同“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氂,亦作“ 釐 ”。《魏书·乐志》:“但氣有盈虚,黍有巨細,差之毫氂,失之千里。”《旧唐书·魏徵传》:“此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一折:“俺父親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掉在壕裏,簽了大腿。”《玉娇梨》第十二回:“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一着不到,滿盤從起。” ...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chā yǐ háo lí,shī zhī qiān lǐ
解释: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语法:差以毫厘,失之千里作宾语、分句;用于强调不能有一丝差错。示例:测绘工作常是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因此一定要十分准确,绝不能粗心大意。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chā zhī háo lí,shī zhī qiān lǐ
解释: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出处:《礼记 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魏书 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语法: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作宾语、分句;用于强调不能有一丝差错。示例: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着不到,满盘从起。《玉娇梨》第十二回 ...成人之善 chéng rén zhī shàn
解释:成全别人为善。出处:《魏书·礼志四》:“况乃官历士流,当训章之运,而以庶叔之嫌,替其嫡重之位,未是成人之善也。”语法:成人之善作谓语、宾语;用于为人。示例:《魏书·阳固传》:“况乃官历士流,当训章之远,而以庶叔之嫌,替其嫡重之位,未是成人之善也。”反义词:成人之恶 ...承天之祜 chéng tiān zhī hù
解释:承:蒙受;祜:福。蒙受老天的赐福出处:《诗经·小雅·信南山》:“受天之祜。”语法:承天之祜作谓语;指蒙受老天的保祐。示例:章炳麟《民国五豪赞》:“迫窜良将,夷其肢股,屡蹶复兴,承天之祜。” ...嗤之以鼻 chī zhī yǐ bí
解释:嗤:讥笑。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出处: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其初在乡自立一学校,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语法:嗤之以鼻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对错误言行的蔑视。示例:说于乡,乡人笑之;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 ...池鱼之虑 chí yú zhī lǜ
解释:谓担忧无端受累遭灾。出处:《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罗店镇志》:“讹传丁国恩率大兵会剿罗店,盖以吾镇贼曾踞巢穴,人人抱池鱼之虑,一时惊惶无措,各扶老携幼避匿四乡,半皆露宿。”语法:池鱼之虑作宾语;指担心。 ...持之以恒 chí zhī yǐ héng
解释: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出处: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语法:持之以恒偏正式;作谓语、状语;表示长久不变。示例:学习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就能取得好成绩。 ...迟暮之年 chí mù zhī nián
解释: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三回:“年兄之论固正,但只是年兄迟暮之年,当此严冷之际,塞外驱驰,良不容易。”语法:迟暮之年作宾语;比喻晚年。示例:痛思臣母迟暮之年,不幸身婴残疾。(《清朝野史大观 第九卷 两大文章》) ...畴咨之忧 chóu zī zhī yōu
解释:畴咨:访问、访求。指人才难求的忧虑出处:《尚书 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语法:畴咨之忧偏正式;作宾语;指人才难求的忧虑。示例:人有昏垫之厄,主有畴咨之忧。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駰传》 ...穿窬之盗 chuān yú zhī dào
解释:穿:指穿壁;窬:通“逾”,从墙上爬过去。从墙上爬过去。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其犹穿窬之盗也与!”语法:穿窬之盗偏正式;作宾语;指盗贼。示例:伤残犹剽掠之徒,贪鄙胜穿窬之盗。(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三回) ...喘息之间 chuǎn xī zhī jiān
解释:喘一口气的功夫。比喻时间短。出处:《后汉书·张纲传》:“若鱼遊釜中,喘息须臾之间耳!”语法:喘息之间作宾语;指短时间。 ...船骥之托 chuán jì zhī tuō
解释:船骥:船只和千里马;托:信托。 比喻可信托,可重用的人才。出处:《吕氏春秋·知度》:“绝江者托于船,致远者托于骥,霸王者托于贤。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者之船骥也。” ...垂拱之化 chuí gǒng zhī huà
解释:垂拱:垂衣拱手,比喻无所事事,不费力气。旧时形容无为而治,天下太平。出处:《晋书·刘实传》:“共虞任五臣,致垂拱之化,汉相萧何,兴宁一之誉,故能光降于当时,垂裕于百代。” ...茨棘之间 cí jí zhī jiān
解释:形容穷苦人家简陋的住房。出处:汉·仲长统《昌言·理乱》 ...丛兰欲秀秋风败之 cóng lán yù xiù,qiū fēng bài zhī
解释:兰:兰草;秀:开花;败:衰败。兰草要开花,但秋风使之凋谢。比喻好人做好事而遭坏人陷害。出处:《文子·上德》:“日月欲明,浮云蔽之;河水欲清,沙土秽之;丛生欲脩,秋风败之。” ...寸而度之至丈必差 cùn ér dù zhī,zhì zhàng bì chā
解释:度:量;至:到;差:误差。一寸一寸地量到丈,必然会有误差。 ...弹丸之地 dàn wán zhī dì
解释:像弹子一样大的一块地方。形容地盘非常狭小。(弹丸:弹弓射击用的弹子)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令秦来年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语法:弹丸之地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地盘非常狭小。示例:西歧城不过弹丸之地,姜子牙不过浅行之夫。(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 ...淡然处之 dàn rán chǔ zhī
解释:淡然:不经心;不在意;处:处理;对待。用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事物。出处: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嵇志满对詹丽颖的出现淡然处之。”语法:淡然处之偏正式;作谓语;指态度冷淡。示例:对于文学中表现重大题材的问题,我们不能淡然处之,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荡荡之勋 dàng dàng zhī xūn
解释:荡荡:广大的样子。 指极大的功劳。出处:《后汉书·邓皇后传》:“荡荡之勋,可诵而不可名。” ...当之无愧 dāng zhī wú kuì
解释:承受得起这种荣誉或称号;一点也不必感到惭愧。当:担当;承受;之:指所给的荣誉或称号。出处:宋 欧阳修《回丁判官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语法:当之无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尊翁一生,清慎勤三字,可当之无愧。(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