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夺之魄 tiān duó zhī pò
解释:魄:魂魄。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离死不远。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晋书·温峤传》:“天夺其魄,死期将至。”语法:天夺之魄作宾语;指临死。示例:《隋书·杨玄感等传论》:“天夺之魄,人益其灾,群盗并兴,百殃俱起。”英语:Heaven robs one of his soul.近义词:天夺其魄...元元之民 yuán yuán zhī mín
解释:众百姓;善良的百姓。出处:汉·贾谊《过秦论》:“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语法:元元之民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元元之民,莫不乐安于无事。清·龙启瑞《读曹参传书后》...之乎者也 zhī hū zhě yě
解释: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四个助词。原指浅近的字眼或文章;现多指用文言字眼作文说话;也借指文言文。出处:宋 文莹《湘山野录》中卷:“之乎者也,助得甚事?”语法:之乎者也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示例: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英语:archaism近义词:咬文嚼字、焉哉乎也反义词:的了吗呢...十世宥之 shí shì yòu zhī
解释:宥:赦罪。指为国立下功绩的人,其千百年后,还要饶恕其犯罪的子孙。出处:《左传·成公十五年》:“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宥坐之器 yòu zuò zhī qì
解释:即攲器。古时国君置于座右,以为不要过或不及之劝戒。...感旧之哀 gǎn jiù zhī āi
解释:感念旧人旧事的哀叹。表示怀旧。出处:《后汉书·荀彧传》:“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人怀感旧之哀。”语法:感旧之哀作宾语;表示怀旧。...杯水之敬 bēi shuǐ zhī jìng
解释:犹言杯水之谢。出处:《歧路灯》第三八回:“孔耘轩道:‘小婿业师惠人老,原是弟说成的,今上学已经两月,弟尚无杯水之敬,所以(备筵)并请三位陪光。’”语法:杯水之敬作宾语;指微薄的酬谢。近义词:杯水之谢...敬而远之 jìng ér yuǎn zhī
解释:敬:尊重;远:不接近;之:指对象。尊敬他又不接近他。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语法:敬而远之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若遇此等人,敬而远之,以免杀身之祸。(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英语:keep at a respectful distance日语:敬遠(けいえん)俄语:уважать,но держаться на расстоянии其他:<德>sich von jm distanzieren<法>respecter mais s'en tenir à l'écart近义词:敬若神明、若即若离、凛然难犯、拒人千里反义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形影相随...弦外之响 xián wài zhī xiǎng
解释:比喻言外之意。出处:王国维《人间词话》四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语法:弦外之响作宾语;用于说话等。英语:implication俄语:тонкий намёк近义词:弦外之音、弦外有音、弦外之意...恻怛之心 cè dá zhī xīn
解释:见“恻隐之心”。出处:晋·苻郎《苻子》:“观刑曰乐,何无恻怛之心焉?!”语法:恻怛之心作宾语;指有同情心。英语:soft bowels近义词:恻隐之心...恻隐之心 cè yǐn zhī xīn
解释:恻:悲伤;隐:伤痛;恻隐:对遭受不幸的人表示同情。指怜悯受苦受难者的心情。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语法:恻隐之心偏正式;作宾语;指有同情心。示例:此人为官清正,作事廉明,每怀恻隐之心,常有仁慈之念。(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三回)英语:in one's mercy日语:惻隠(そくいん)の情(じょう)近义词:悲天悯人反义词:铁石心肠、落井下石...风尘之慕 fēng chén zhī mù
解释:风尘:比喻纷乱或污浊的生活,旧指仕宦。羡慕作官的思想。出处:晋·陆机《与赵王伦笺荐戴渊》:“安穷乐志,无风尘之慕;砥节砺行,有井渫之洁。”...咄嗟之间 duō jiē zhī jiān
解释:一呼一诺之间,表示时间极短。出处:梁启超《管子传》第六章:“夫以区区五千万人之日本,而咄嗟之间,可以出能战之兵数十万。”语法:咄嗟之间作宾语、分句;形容时间很短。近义词:转瞬之间...不次之迁 bù cì zhī qiān
解释:次:顺序,等第;迁:官位升迁。比喻超出常规的提升官级。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东方朔传》:“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语法:不次之迁作宾语;指破格提拔。示例:果能使地方安静,虽无不次之迁,要亦不至于冻馁。(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近义词:不次之位、连升三级、破格提拔...不治之症 bù zhì zhī zhèng
解释: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出处:鲁迅《伪自由书 电的利弊》:“说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脏及心,已成不治之症,即释放亦不免于死云云。”语法:不治之症偏正式;作宾语;表示治不好的绝症。示例:假使她们真“知道立国数千年的大中华民国”的国民,往往有自欺欺人的不治之症,那可真是没有面子了。(鲁迅《二心集 以脚报国》)英语:incurable disease日语:不治(ふち)の病(やまい)俄语:неизлечимая болéзнь其他:<法>maladie incurable近义词:不可救药、病入膏肓、膏肓之疾、气息奄奄、人命危浅反义词:药到病除...变色之言 biàn sè zhī yán
解释:使脸色改变的话。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出处:《汉书 匡衡传》:“朝有变色之言,则下有争斗之患。语法:变色之言作宾语;指气话。...令原之戚 líng yuán zhī qī
解释:指兄、弟去世出处:《诗经 小雅 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语法:令原之戚作宾语;指兄、弟去世。示例:绍定改元,适有令原之戚,闭门谢客,因追思,捉笔纪录。宋·张世南《序》...肺腑之谈 fèi fǔ zhī tán
解释:肺腑:内心。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7回:“我东人曾说,倘得见面,命我……替他竭诚拜谢,还有许多肺腑之谈。”语法:肺腑之谈作主语、宾语;用于口语。英语:hearty talk近义词:肺腑之言...垂暮之年 chuí mù zhī nián
解释: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出处:宋 张元干《庐川词 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语法:垂暮之年作宾语;指老年。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对于一个进入垂暮之年的老者,我们大约可以对他进行某种评判。”英语:in old age其他:<德>Lebensabend近义词:迟暮之年...杞梓之林 qǐ zǐ zhī lín
解释:比喻众多的人材。出处:唐·李庾《西都赋》:“殷庙羞瑚琏之器,楚材惭杞梓之林。”语法:杞梓之林作宾语;用于比喻句。...回春之术 huí chūn zhī shù
解释:回春:本指冬去春来,比喻医道高明,能治愈难治之病,挽救垂危的病人。术:医术。指起死回生的医术。参见“妙手回春”。...觊觎之心 jì yú zhī xīn
解释:觊觎:非分的希望或企图。指非分的希望或企图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二卷:“乞陛下精选有能者,与之一会,以消其觊觎之心。”语法:觊觎之心作主语、宾语;指非分之想。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那么这十几船粮食摆在江面上,必启其觊觎之心。”近义词:觊觎之志、非分之想...觊觎之志 jì yú zhī zhì
解释:觊觎:非分的希望或企图。指非分的希望或企图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回:“君多内宠,公子突、公子仪、公子亶三人,皆有觊觎之志。”语法:觊觎之志作主语、宾语;指非分之想。近义词:觊觎之心...饕餮之徒 tāo tiè zhī tú
解释:比喻贪吃的人。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多食不厌谓之饕餮之徒;见食垂涎谓有欲炙之色。”语法:饕餮之徒作宾语;指贪吃的人。示例:我不是饕餮之徒英语:greedy person近义词:饕口馋舌反义词:狷介之士...众怨之的 zhòng yuàn zhī dì
解释:众人怨恨的目标。出处: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可见得我们就这大关的事不是好事,我这当督检的,还是众怨之的呢。”语法:众怨之的作宾语;用于书面语。近义词:众矢之的...集矢之的 jí shǐ zhī de
解释:比喻众人所指摘的对象。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年》:“郑成公疾,子驷请息肩于晋。公曰:‘楚君以郑敌,亲集矢于其目。”语法:集矢之的作宾语、定语;指目标。示例:李大钊《国情》:“自《临时约法》为集矢之的,而世之谈国情者众。”近义词:众矢之的...舆人之诵 yú rén zhī sòng
解释:舆人:众人;诵:陈述。指众人的议论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听舆人之诵。”语法:舆人之诵作主语、宾语;指舆论。...究而言之 jiū ér yán zhī
解释:犹总而言之。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正误一·寿堂》:“今士人尺牘中稱人之母曰‘壽堂’。蓋不知忌諱。案 陸士衡 挽歌云:‘壽堂延魑魅。’注曰:壽堂,祭祀處……又指丘塜爲壽堂。究而言之稱人之母者豈不背理傷義乎?” 鲁迅 《书信集·致王冶秋》:“但究而言之,远胜于罗马字拼法无疑。”...记问之学 jì wèn zhī xué
解释: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语法:记问之学偏正式;作宾语;指无真知之学。示例:《冷眼观》第12回:“我不过记问之学,实在不是个里手。”...爱之必以其道 ài zhī bì yǐ qí dào
解释:爱护人必须讲究方法出处: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蚁聚之兵 yǐ jù zhī bīng
解释:像蚂蚁一样乱纷纷地聚集在一起的军队。比喻没有组织纪律、没有战斗力的军队或一群人。...酒色之徒 jiǔ sè zhī tú
解释:嗜酒好色的人。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以后相处的虽多,都是豪华之辈,酒色之徒,但知买笑追欢的乐意,哪有怜香惜玉的真心。”语法:酒色之徒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示例:他结交的都是酒色之徒,于是他也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气。英语:voluptuary俄语:разврáтник и пьяница近义词:酒色财气反义词:正人君子...杵臼之交 chǔ jiù zhī jiāo
解释: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分。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祐传》:“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祐赁舂。祐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语法:杵臼之交偏正式;作宾语;指不计贫贱的友谊。示例: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六卷:“追忆乾隆丙辰荐鸿博入都,在赵横山阁学处见美少年张君名顾鉴者,彼此订杵臼之交。”近义词:君子之交反义词:小人之交...鹑鹊之乱 chún què zhī luàn
解释:鹑:鹌鹑;鹊:喜鹊。鹌鹑与喜鹊的乱交。指亲人之间的乱伦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0回:“那夜,武三思候父母睡着,悄悄挨进媚娘房中,成了鹑鹊之乱。”语法:鹑鹊之乱作宾语;指乱伦。...杯羹之让 bēi gēng zhī ràng
解释:指受人挟持,惹人讥诮。出处:《史记 项羽本纪》载,楚汉相争,汉军断绝楚军粮草,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放在高高的肉案上,对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刘邦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八斗之才 bā dǒu zhī cái
解释:八斗:指量多;才:才华。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诗文多而华美。出处:唐 李商隐《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语法:八斗之才偏正式;作定语;赞颂文人富有才学。示例:乃归来及一月,竟溘然长逝,年仅愈弱冠耳。怀八斗之才,饮万斛之恨。(清 梁起超《饮冰室诗话 二四》)英语:full of literary talent近义词:才高八斗、文江学海、学富五车反义词:胸无点墨、绣花枕头、无能之辈...万家之侯 wàn jiā zhī hóu
解释:指诸侯,周王朝分封的诸侯有大小,根据每个诸侯统治的家庭而决定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万家之侯。”语法:万家之侯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诸侯。英语:dukes or princes under an emperor近义词:万户侯...随侯之珠 suí hóu zhī zhū
解释:比喻珍贵的物品出处:《文士传》:“随侯之珠,烛众士之好,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语法:随侯之珠作宾语;比喻珍贵的物品。英语:priceless curios近义词:隋侯之珠...暧昧之情 ài mèi zhī qíng
解释:行为不光明,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也指男女互相爱悦可能的私事。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语法:暧昧之情作宾语;用于男女之间。示例:而孤男寡女并外一室,不无暧昧之情。(清 明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五回)...百年之约 bǎi nián zhī yuē
解释:即婚约。出处:清 李渔《蜃中楼 双订》:“小生不揣,要与小姐订百年之约,不知可肯俯从。”语法:百年之约作主语、宾语;指婚约。近义词:百岁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