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 xīng xīng zhī huǒ
解释: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多比喻新兴的革命力量。出处:明 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贪黩有司及四方无籍奸徒窜入其中者,激而构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语法:星星之火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示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绣斧之诛 xiù fǔ zhī zhū
解释:绣斧:指皇帝指派、掌有生杀大权的巡察官员。指皇帝特派官员对某人的诛罚。出处:《汉书·武帝纪》:“遗直指使者暴胜之等,在绣前,杖斧,分部逐捕,刺史郡守以下皆伏诛。” ...压卷之作 yā juàn zhī zuò
解释:压:超过。指诗文书画中能超过其它同类作品的、最出色的作品。 ...睚眦之怒 yá zì zhī nù
解释: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怒:生气。生点小气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台谏李知孝、莫泽奉承风旨,凡平日睚眦之怒,悉指以从伪,弹劾无虚日。”语法:睚眦之怒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养生之道 yǎng shēng zhī dào
解释:指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出处:《庄子 养生主》:“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唐 成玄英疏:“遂悟养生之道也。”语法:养生之道作主语、宾语;指保养身体。示例:《中国气功四大经典·总序》:“它不仅是养生之道,长寿之星,而且是探讨与研究生命奥秘。” ...曳兵之计 yè bīng zhī jì
解释:谓佯败而逃,把敌人引入埋伏圈。出处:郭希仁《从戎纪略》:“伯英进兵甚猛,谨防中敌曳兵之计。”语法:曳兵之计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一狐之腋 yī hú zhī yè
解释: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出处: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语法:一狐之腋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少量而珍贵的东西。示例: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三回) ...一之谓甚 yī zhī wèi shèn
解释:甚:过分。做了一次,已经过分。比喻错误不能重犯。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语法:一之谓甚主谓式;作谓语;比喻错误不能重犯。 ...茵席之臣 yīn xí zhī chén
解释:茵席:铺垫的东西,褥垫、草席。指侍奉于皇帝左右的近臣。出处:语出《晏子春秋 内篇 杂上》:“公曰:‘请进服裘。’对曰:‘婴非君茵席之臣也,敢辞。’” ...盈满之咎 yíng mǎn zhī jiù
解释:财富过于充足会招致祸患。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折像传》:“吾门户殖财日久,盈满之咎,道家所忌。”语法:盈满之咎作宾语;用于劝诫人。 ...尤而效之 yóu ér xiào zhī
解释:谓明知其为错误而有意仿效之。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尤而效之,罪又甚焉。”语法:尤而效之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露布》:“高曳长缣,虚张功捷,尤而效之,其罪弥大。” ...逾淮之橘 yú huái zhī jú
解释:《晏子春秋·杂下十》:“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后以“逾淮之橘”比喻易地而变质的事物。出处:《晏子春秋·杂下十》:“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语法:逾淮之橘作宾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无如工厂之制,昌于西土,殆如逾淮之橘,迁地弗良。叶圣陶《穷愁》 ...在色之戒 zài sè zhī jiè
解释:语出《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后以“在色之戒”谓色欲方面的戒忌。出处:语出《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在天之灵 zài tiān zhī líng
解释:已经升天的灵魂。指已经去世的人的精神。出处:宋 朱弁《曲洧旧闻》第八卷:“陛下虽欲用之,如其在天之灵何?”语法:在天之灵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尊称死者的精神。示例:我并非说,大家都须天天去痛哭流涕,以凭吊先烈的“在天之灵”,一年中有一天记住他们就可以了。(鲁迅《而已集 黄花节的杂感》) ...再实之木根必伤 zài shí zhī mù,qí gēn bì shāng
解释: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根必受伤。比喻过度幸运,反而招致灾祸出处:南朝·宋·范哗《后汉书·马皇后纪》:“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语法:再实之木根必伤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招之不来 zhāo zhī bù lái
解释:招:招呼。 听到招呼不过来。形容人个性强,不轻易听命于他人。出处:《史记·汲郑列传》:“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招之即来 zhāo zhī jí lái
解释:随时听从召唤出处:清·云江女史《宦海钟示例:那条狗被训得十分驯服,真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也作“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折而族之 zhé ér zú zhī
解释: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 ...枕干之雠 zhěn gàn zhī chóu
解释:谓不共戴天的仇恨。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zhī zhī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ī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出处:《论语 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语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古人质实,不尚智巧,言论未详,事实先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宋 陆九渊《与朱元晦书》 ...钟鼎之家 zhōng dǐng zhī jiā
解释:富贵宦达之家。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语法:钟鼎之家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舟中之指可掬 zhōu zhōng zhī zhǐ kě jū
解释:指:手指。 船里被砍断的手指可以捧起来。形容战败后的惨烈场面。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 ...肘胁之患 zhǒu xié zhī huàn
解释:见“肘腋之患”。出处:清·昭梿《啸亭杂录·王文端》:“明张差之事,殷鉴犹存,吾见上时必当极力言之,以除肘胁之患。”语法:肘胁之患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肘腋之患 zhǒu yè zhī huàn
解释:肘腋:胳膊肘儿和夹肢窝。比喻极接近的地方。产生于身旁的祸患。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在,北畏曹公之疆,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正当斯这时,进退狼跋。”语法:肘腋之患偏正式;作主语;形容产生于身旁的祸患。示例:这是肘腋之患,不若我们先下手驱除了他。(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五回) ...诛心之论 zhū xīn zhī lùn
解释:诛:惩罚。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0回:“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语法:诛心之论偏正式;作宾语;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和深刻的评论。示例:你那里晓得,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祝鮀之佞 zhù tuó zhī nìng
解释:《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祝鮀,春秋卫人,能言善辩,或谓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出处:《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转瞬之间 zhuǎn shùn zhī jiān
解释:非常短暂的一瞬间。转瞬:转眼;一眨眼。出处:清 黄宗羲《董在中墓志铭》:“若余于董氏,则有师友偲偲之力,而零落于转瞬之间,更可伤也。”语法:转瞬之间偏正式;作分句;形容时间很短。示例:姚雪垠《李自成》:“转瞬之间,从曲折的山路有一队奔跑的马蹄声迎面而来。” ...颛顼之虚 zhuān xū zhī xū
解释:二十八宿中虚宿的别名。《尔雅·释天》:“顓頊之虚,虚也。”《左传·昭公十年》:“今兹岁在顓頊之虚。” 杜预 注:“顓頊之虚,谓玄枵。” 孔颖达 疏:“北方三次以玄枵为中。玄枵次有三宿,又虚在其中。以水位在北,顓頊居之,故谓玄枵虚星为顓頊之虚。” ...锥刀之利 zhuī dāo zhī lì
解释: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同“锥刀之末”。出处:《后汉书 舆服志上》:“争锥刀之利,杀人若刈草然,其宗祀亦旋夷灭。”语法:锥刀之利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乃至竞锥刀之利,如倡优馆舍乎?《明史 齐之鸾传》 ...醉翁之意不在酒 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
解释:之:的;意:意趣。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后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比喻别有用心。出处: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法:醉翁之意不在酒复句式;作分句;形容人的行动与言语。示例:松坡果乐此不倦,我也可高枕无忧,但恐醉翁之意不在酒,只借此过渡,瞒人耳目呢。(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二回) ...自知之明
解释: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语法:自知之明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示例:瞿秋白《乱弹 水陆道场》:“然而阿斗有自知之明,自己知道昏庸无用。” ...祖龙之虐
解释: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书痴》:“异史氏曰:‘天下之物,积则招妒,好则生魔:女之妖,书之魔也。事近怪诞,治之未为不可;而祖龙之虐,不已惨乎!其存心之私,更宜得怨毒之报也。’”语法:祖龙之虐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佐命之士
解释:佐:辅佐。辅佐执行天命的人。 ...管鲍之交 guǎn bào zhī jiāo
解释:管鲍:指春秋时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为知交。指朋友的友谊很深。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仲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语法:管鲍之交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示例:(1)管鲍之交,从古到今都难得到,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2)三年同窗,我和小红成了“管鲍之交”,现在她有困难,我当义不容辞,共同分担。英语:David and Jonathan近义词:生死之交、羊左之谊反义词:点头之交、孙庞之隙...管窥之见 guǎn kuī zhī jiàn
解释:管窥:从管中看物。管筒所窥见的地方极小。比喻见解局限、偏颇、肤浅出处:《魏书·魏收传》:“仰恃皇造宿眷之隆,敢陈愚昧管窥之见。”语法:管窥之见作宾语;多为自谦之辞。示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据妹子细绎经旨,以管窥之见,择其要旨而论,其义似乎有三:第一,明分义;其次,正名实;第三:著几微。”英语:limited outlook近义词:管见所及、管窥之说...竹帛之功 zhú bó zhī gōng
解释:指名垂史册的功绩出处:《汉书·苏武传》...蒲柳之质 pú liǔ zhī zhì
解释:蒲柳:水杨,秋天凋谢早。多用来比喻身体衰弱或未老先衰。出处:明·朱之瑜《朱舜水集·答吉弘元常书》:“仆犬马之年,方古人而深愧;蒲柳之质,叹先秋而早零。”语法:蒲柳之质作宾语;比喻衰弱的体质。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1回:“公主所论,实切愿怀;但恐蒲柳之质,难与国英雁行。”英语:weakness in old age近义词:蒲柳之姿...蒲鞭之政 pú biān zhī zhèng
解释:蒲:香蒲。以香蒲作鞭子,柔软不能伤人。比喻官吏施行宽厚仁慈之治出处:南朝·梁·江淹《为始安王拜南兖州刺史章》:“臣职右南阳,谢蒲鞭之政。”语法:蒲鞭之政作宾语;指仁治。...涸辙之枯 hé zhé zhī kū
解释:涸:水涸,干涸;辙:车轮的痕迹。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出处:《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但愿捐斗水而活涸辙之枯,下壶飨而救翳桑之饿,此则故人之赐也。”语法:涸辙之枯作主语、宾语;比喻处于困境中的人。近义词:涸辙之鲋、涸辙之鱼、涸辙枯鱼...成人之美 chéng rén zhī měi
解释:成:成全,帮助;美:好事。成全别人的好事。也指帮助别人实现其美好的愿望。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语法:成人之美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指赞助别人成事。示例:敝人向来最赞成一切牺牲,也最乐于“成人之美”,况且我们是同志,我当然应该给你想一个完全的办法。(鲁迅《华盖集 牺牲谟》)英语:help sb.'s to fulfill his wish日语:人のよいことを助成(じょせい)する近义词: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反义词:成人之恶、掠人之美、落井下石、乘人之危、乱点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