傥来之物 tǎng lái zhī wù
解释:傥来:偶然、意外得来的。无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财物。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语法:傥来之物偏正式;作宾语;指无意中得到的财物。示例:赢时节道是傥来之物,就有粘头的,讨赏的、帮衬的,大家来撮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八) ...汤池之固 tāng chí zhī gù
解释:汤:热水;池:护城河。形容坚不可摧。 ...堂而皇之 táng ér huáng zhī
解释:形容公然毫不隐讳地(多含贬义)。出处:鲁迅《花边文学 “莎士比亚”》:“末一句是客气话,赞成施先生的其实并不少,要不然,能堂而皇之的在杂志上发表吗?”语法:堂而皇之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叶圣陶《四三集·一个练习生》:“现在这时代,劳动做工是堂而皇之的了。” ...唐虞之治 táng yú zhī zhì
解释:唐虞:唐尧、虞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旧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出处:《古文观止 王鏊〈亲政篇〉》:“吴楚材等尾批‘谁谓唐虞之治,不可见于今哉。’” ...桃之夭夭 táo zhī yāo yāo
解释: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出处:《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 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语法:桃之夭夭作谓语;是逃跑诙谐的说法。示例:那知卢才听见钮成死了,料道不肯干休,已先桃之夭夭,不在话下。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 ...韬晦之计 tāo huì zhī jì
解释:韬:把才华隐藏起来;晦: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语法:韬晦之计作宾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示例: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陶朱之道 táo zhū zhī dào
解释:精通于理财的本领、学问,又被称为从商之道。 ...天渊之别 tiān yuān zhī bié
解释:天和地,一极在上,一极在下。比喻差别极大。出处:鲁迅《书信集 致曹靖华》:“印在书内之插图,与作者自印的一比,真有天渊之别。”语法:天渊之别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差别极大。示例: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印在书内之插图,与作者自印的一比,真有天渊之别。” ...田父之功 tián fǔ zhī gōng
解释:指不预其事而轻易得到好处。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三》:“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语法:田父之功偏正式;作宾语;比喻两者相争,第三者得利。 ...听之藐藐 tīng zhī miǎo miǎo
解释: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 ...听之不闻 tīng zhī bù wén
解释:出自《老子》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用来形容人对事物的发展采取漠不关心的状态。 ...投鼠之忌 tóu shǔ zhī jì
解释:见“投鼠忌器”。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宫闱·今上家法》:“闻上初见弹台疏,圣意不择,特以贵妃故,有投鼠之忌。”语法:投鼠之忌作宾语;用于处事。示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某即有罪,倘死于寓所,则咎在小生。请少存投鼠之忌。” ...屠龙之技 tú lóng zhī jì
解释: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庄子 列御寇》:“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语法:屠龙之技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示例:屠龙之技,非日不伟。时无所用,莫若履豨。(唐 刘禹锡《何卜赋》) ...吐凤之才 tǔ fèng zhī cái
解释:形容写作技巧极高。也比喻精于写作的人。 ...推而广之 tuī ér guǎng zhī
解释: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大。也指从一件事情推及其它。出处: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语法:推而广之作谓语;用于口语。示例:推而广之,弥纶万有而非有;统而会之,究竟寂灭而非灭。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十 ...吞凤之才 tūn fèng zhī cái
解释:指丰美的文采。常用来形容擅长写作。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吞牛之气 tūn niú zhī qì
解释:形容气势很盛。出处: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 ...讬骥之蝇 tuō jì zhī yíng
解释:喻指追随贤能之后而得以显名的人。 ...脱兔之势 tuō tù zhī shì
解释:变化非常迅速的形势。比喻行动非常迅速。出处:唐·陆龟蒙《杂讽》:“攻如饿鸱叫,势若脱兔急。” ...托之空言 tuō zhī kōng yán
解释: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出处:汉 赵岐《〈孟子〉题辞》:“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按《史记 太史公自序》作“载之空言”。司马贞索隐:“案:孔子之言见《春秋纬》,太史公引之以成说也。空言谓褒贬是非也。”语法:托之空言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脱缰之马 tuō jiāng zhī mǎ
解释:比喻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出处:茅盾《夜读偶记》:“但因采取了漫谈的方式,信笔所之,常如脱缰之马,离题颇远。”语法:脱缰之马偏正式;作宾语;指失去了控制的事物。示例:梁实秋《代沟》:“代沟总崩溃,新一代的人如脱缰之马。” ...瓦影之鱼 wǎ yǐng zhī yú
解释:喻求庇于人。 ...瓦合之卒 wǎ hé zhī zú
解释:瓦合:碎瓦相拼合。卒:士兵。像破碎的瓦片凑合在一起一样的士兵。比喻没有组织纪律的军队。出处:《汉书·郦食其传》:“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语法:瓦合之卒作宾语;指乌合之众。 ...忘形之契 wàng xíng zhī qì
解释: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同“忘形交”。出处:旧题宋 尤袤《全唐诗话 韦丹》:“丹与东林灵澈上人为忘形之契,丹尝为《思归》绝句以寄澈。”语法:忘形之契作宾语;用于交往。 ...尾生之信 wěi shēng zhī xìn
解释: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出处:《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语法:尾生之信作宾语;指人死板。示例:好恶失其宜,是非乱其真,虽有尾生之信,曾子之孝,吾弗贵也。(《二程全书 粹言二》) ...卧榻之侧 wò tà zhī cè
解释:侧:旁边。自己的床铺边。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距离很近出处:宋·岳珂《徐铉入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耶!”语法:卧榻之侧作宾语;指势力范围内。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4章:“所以虽然这个寨位置在‘卧榻之侧’,相离很近,但闯王决定暂不攻打。” ...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 wò tà zhī shàng,qǐ róng tā rén hān
解释: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许别人沾手出处:《桯史·徐铉入聘》 ...卧榻之侧,岂容酣睡 wò tà zhī cè,qǐ róng hān shuì
解释: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6回:“你可知宋太祖说的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语法:卧榻之侧,岂容酣睡作宾语、分句;指势力范围内不允许别人插足。 ...卧以治之 wò yǐ zhì zhī
解释:卧:躺着。 躺着就把政事处理好了。用以称颂政清事简。出处:宋·王安石《赐观文殿学士兵部尚书欧阳修辞知青州不允诏二道》:“朕难其材,卿实元勋,以忠许国,谓当亟往卧以治之。” ...蜗角之争 wō jiǎo zhī zhēng
解释: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宋礼立裹之约,希蜗角之争。”语法:蜗角之争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示例: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宋礼立裹之约,希蜗角之争。” ...乌集之交 wū jí zhī jiāo
解释:指以利聚合,不以诚相待的交情。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解》:“与人交,多诈伪无情实,偷取一切,谓之乌集之澔。”语法:乌集之交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希世之宝 xī shì zhī bǎo
解释:世上极稀罕极难得的珍宝。出处:《魏略·曹丕与繇书》:“猥以矇鄙之姿,得观希世之宝。”语法:希世之宝作宾语;指稀罕的东西。示例: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此书世上久不见了,季沧苇、黄丕烈诸人俱未见过,要算希世之宝呢。” ...下车之始 xià chē zhī shǐ
解释:指官吏刚到任所。同“下车伊始”。出处:《隋书 刘行本传》:“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语法:下车之始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学政下车之始,则牒各县令。清·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 ...先见之明 xiān jiàn zhī míng
解释:先见:预见;明:指能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出处:南朝 宋范晔《后汉书 杨彪传》:“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语法:先见之明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示例:他觉得胆小的杜竹斋有时候实在颇具先见之明,因而也省了多少烦恼。(茅盾《子夜》十七) ...弦外之音 xián wài zhī yīn
解释: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故言尽而意亦止,绝无弦外之音,味外之味。”语法:弦外之音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比喻言外之意。示例:自以为这一句是一唱三叹,那一句是弦外之音。(刘半农《奉答王敬轩先生》) ...向平之愿 xiàng píng zhī yuàn
解释:向平:即东汉时向长,字子平。向平的心愿。指子女婚嫁之事。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6卷:“这般一走,便可与杜郎相会,遂了向平之愿了。”语法:向平之愿偏正式;作宾语;指子女婚嫁之事。示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如今儿子已经长大,拟于秋间为之完姻,以了‘向平之愿’。” ...象牙之塔 xiàng yá zhī tǎ
解释:指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出处:鲁迅《集外集拾遗 关于知识阶级》:“现在比较安全一点的,还有一条路,而不做时评而作艺术家,要为艺术而艺术。住在‘象牙之塔’里,目前自然要比别处平安。”语法:象牙之塔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示例:但这些我都不管,因为我幸而还没有爬上“象牙之塔”去。(鲁迅《朝花夕拾 二十四孝图》) ...小康之家 xiǎo kāng zhī jiā
解释:指可以维持中等生活的家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小康之家,就看得赌具是解闷的要紧东西。”语法:小康之家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老舍《四世同堂》:“这些人起码都是小康之家,家里有房子有地。” ...心腹之交 xīn fù zhī jiāo
解释:指知己可靠的朋友。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九回:“通判乃是心腹之交,径入来同坐何妨!”语法:心腹之交作宾语;指知音。示例:清·陈忱《水浒后传》第35回:“你们是共涛丞相心腹之交,怎么不思量与他雪恨?” ...心腹之忧 xīn fù zhī yōu
解释:犹心腹之疾。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69回:“我兵宜先救心腹之忧,后除手足之患。”语法:心腹之忧作宾语;多用于比喻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