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度岭 bā shān dù lǐng
解释:指爬山越岭。出处:《水浒传》第一一六回:“只见解珍、解宝便道:‘我兄弟两个,原是猎户出身,巴山度岭得惯。’”语法:巴山度岭作谓语、宾语;指人走山路。 ...拔树撼山 bá shù hàn shān
解释:拔起大树,摇动高山。形容声势极大。出处:明·无名氏《哪吒三变》第四折:“唤雨的注雨如倾,呼风的狂风乱吼,天摧地塌,拔树撼山。”语法:拔树撼山作谓语、定语;指人大无比。示例:爱情是不可羁绊的力量。它会使怯懦者勇敢,愚笨者聪明。使人霎那间产生拔树撼山的力量,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美或精巧。没有了爱情便没有世界。苏叔阳《榆棠院的罗曼斯 ...跋履山川 bá lǚ shān chuān
解释: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出处:《左传 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之侯。”语法:跋履山川作谓语、宾语;指长途旅行。示例:夫齐之去周二千余里,而使其已化之骨,跋履山川,触冒寒暑,自东徂西,以葬于封守之外,于死者为不仁。”清·顾炎武《日知录·太公五世反葬于周》 ...跋山涉水 bá shān shè shuǐ
解释: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出处: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语法:跋山涉水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翻山过海走长路。示例: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年龄,有人跋山涉水,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魏巍《路标》) ...跋涉山川 bá shè shān chuān
解释: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出处:《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语法:跋涉山川作谓语、定语;指旅途。示例:每岁十一月,天下贡举人于含元殿前,见四方馆舍人当直者,宣曰:“卿等学富雄词,远随乡荐,跋涉山川,当甚劳止。”宋·钱易《南部新书》丙 ...白山黑水 bái shān hēi shuǐ
解释: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出处:《金史 世纪序》:“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语法:白山黑水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中国东北地区。示例:白山黑水之间,是我大清发祥地,你们去看看体验一下也好。(唐明浩《曾国藩》第三部第四章) ...半壁江山 bàn bì jiāng shān
解释:半壁:半边;江山:国土。指外敌大半入侵或内战割据所造成的国土分裂状态。出处:清 蒋士铨《冬青树 提纲》:“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语法:半壁江山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保存丧失的部分国土。示例:文天祥辗转回到永嘉,面对南宋王朝的半壁江山,心中感慨万千。 ...逼上梁山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解释:梁山:又称梁山泊;在今山东省东平湖西;梁山县南;附近地区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水浒传》里有宋江、林冲等人为官府所迫;上梁山造反的情节。后用来比喻被迫做某种事。出处: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而且要有一种相当的压力,就是公开号召,开许多会,将起军来,‘逼上梁山’。”语法:逼上梁山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被迫反抗或采取不得已的行动。示例:可以说差不多的人都是逼上梁山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 ...表里山河 biǎo lǐ shān hé
解释: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杜预注:“晋国外河而内山。”语法:表里山河偏正式;作定语;形容山势陡峭。示例:太平天国·刘盛培《建天京于金陵论》:“奠安宇宙,爱资天京之雄;表里山河,永系苞桑之固。” ...兵败如山倒 bīng bài rú shān dǎo
解释:兵:军队。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出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3章:“由于主将首先逃走,江西全线孙(传芳)军俄然出现了兵败如山倒的局面。”语法:兵败如山倒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失败。示例:由于主将首先逃走,江西全线孙(传芳)军俄然出现了兵败如山倒的局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十三章) ...残山剩水 cán shān shèng shuǐ
解释: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出处:宋 范成大《万景楼》诗:“残山剩水不知数,一一当楼供胜绝。”语法:残山剩水联合式;作宾语;形容沦陷的国土。示例:然而南宋的小朝廷却仍旧在残山剩水间的黎民施威,在残山剩水间行乐。(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 ...重山峻岭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解释:连绵起伏的高山。出处:《宣和画谱·赵令穰》:“使周览江、浙、荆、湘重山峻岭,江湘溪涧之胜丽,以为笔端之助,则亦不减晋宋流辈。”语法:重山峻岭作宾语、定语;用于山脉等。示例: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61回:“觉重山峻岭之中,另具一番隐秀。” ...丛山峻岭 cóng shān jùn lǐng
解释:无数高大险峻的山岭出处: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在矿井里》:“煤矿的空中索道,越过了丛山峻岭。”语法:丛山峻岭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成群的高山。示例:铁路穿过丛山峻岭,来到这个小山村 ...倒山倾海 dǎo shān qīng hǎi
解释:形容声势很大,力量无比。出处:《后汉书·董卓传》:“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于焉而极。”语法:倒山倾海作谓语、定语;形容声势浩大。示例: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韩吏部上》:“东坡词气,倒山倾海,然亦未知琴。” ...道山学海 dào shān xué hǎi
解释: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出处: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语法:道山学海作主语、宾语;形容学识渊博。 ...登山小鲁 dēng shān xiǎo lǔ
解释: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语法:登山小鲁连动式;作谓语;指登高望远。示例:三皇内文,九鼎丹法,莫不究其条贯,犹登山而小鲁;践其户庭,若披云而见日。(唐 岑文本《京师至德观法主孟法师碑铭序》) ...登山临水 dēng shān lín shuǐ
解释: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辩》:“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语法:登山临水联合式;作谓语;指游山玩水。示例:王朔《空中小姐》:“我到处登山临水,不停地往南走。” ...地裂山崩 dì liè shān bēng
解释:崩:倒塌。山岳崩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出处: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9回:“只听半空中一声大震,好似地裂山崩,抬头一看,依旧红日青天。”语法:地裂山崩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声势巨大。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3章:“这边万里无云,阳光灿烂;那边就可能风云骤起,地裂山崩。” ...叠石为山 dié shí wéi shān
解释:叠:重叠。把石头堆成山。指假山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宅后又构一园,大可二三顷,凿池引水,叠石为山,制度极其精巧。”语法:叠石为山作谓语、宾语;指假山。 ...堆积如山 duī jī rú shān
解释:聚积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出处: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填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量不绝,场内堆积如山。”语法:堆积如山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极多。示例:福王仓中的粮食堆积如山,朽得不能再吃。(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一章) ...堆山积海 duī shān jī hǎi
解释:形容东西极多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语法:堆山积海作宾语、状语;形容多。示例:别讲银子成了黄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堆山积海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 ...恩山义海 ēn shān yì hǎi
解释: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出处:宋·晁端海《卜算子》:“恩义重如山,情意深如海。假使黄金北斗高,这一分,何由买?”语法:恩山义海作宾语、定语;形容恩惠深,情义重。示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2卷:“晓得胡生命在旦夕,到底没有好的日子了,两人恩山义海,要做到头夫妻。” ...恩同山岳 ēn tóng shān yuè
解释:犹恩重如山。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但泉下搞骸,舌不得缩,索不得除,求断屋梁而焚之,恩同山岳矣。”语法:恩同山岳作谓语、定语;用于感激词。 ...恩重丘山 ēn zhòng qiū shān
解释:恩:恩惠。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出处: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上下交攻,命危丝发;是非随定,恩重丘山。”语法:恩重丘山作谓语、定语;用于感激词。 ...放虎归山 fàng hǔ guī shān
解释:归: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敌人放走;留下后患。也作“纵虎归山”。出处:晋 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语法:放虎归山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指自留祸根。示例:倘若一朝走了,便如放虎归山,纵龙归海,是自遗害也!(明 朱有燉《义勇辞金》楔子) ...高山峻岭 gāo shān jùn lǐng
解释:峻:山高而陡。又高又险的山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六回:“众人打一看时,四面尽是高山,左右是悬崖峭壁,只见高山峻岭,无路可登。”语法:高山峻岭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地势等。示例:三峡之中,唯巫峡最长。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古木阴森,映蔽江面,止露得中间一线的青天。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 ...隔山买老牛 gé shān mǎi lǎo niú
解释:比喻人办事冒失,没有弄清情况,就轻易决定。语法:隔山买老牛作宾语、定语;指人办事冒失。示例:你这样草率决定就是隔山买老牛的做法 ...观山玩水 guān shān wán shuǐ
解释:犹言游山玩水。出处:《五灯会元·法眼宗·宝塔绍岩禅师》:“诸仁者还明心也未?莫不是语言谭笑时……观山玩水时,耳目绝对时,是汝心否?”语法:观山玩水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旅游。示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8卷:“你在此若要观山玩水,任意无拘。” ...海沸山摇 hǎi fèi shān yáo
解释: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同“海沸山裂”。出处:明 无名氏《那吒三变》第三折:“小圣啸起大风,刮的来天昏地暗,海沸山摇。”语法:海沸山摇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十回:“海沸山摇的嚷得好不热闹。” ...海盟山呪 hǎi méng shān zhòu
解释:犹言海誓山盟。 明 梁辰鱼 《醉太平·暮愁闺怨》套曲:“海盟山呪,都隨一江逝水東流。” ...怀山襄陵 huái shān xiāng líng
解释:谓洪水汹涌奔腾溢上山陵。出处:《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语法:怀山襄陵作谓语、定语;用于洪水。示例:清·张岱《皇华考序》:“譬如洪水横行,怀山襄陵。” ...江山好改,本性难移 jiāng shān hǎo gǎi,běn xìng nán yí
解释:江山:山川,河流;移:改变。强调人的习性是很难改变的出处:鲁迅《而已集·“意表之外”》:“但‘江山好改,本性难移’,也许后来还要开口。”语法:江山好改,本性难移作定语、宾语、分句;形容本性很难改变。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jiāng shān yì gǎi,bǐng xìng nán yí
解释:政体容易更改,本性难于变移,比喻生性风格或既成的事实难以改变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语法: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真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他宁死不屈 ...江山如旧 jiāng shān rú jiù
解释:山河还同原来一样出处:宋·刘辰翁《忆秦娥》词 ...军令如山 jūn lìng rú shān
解释: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云长曰:‘愿依军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书。’云长便与了军令状。”语法:军令如山主谓式;作谓语、状语;用于军事。示例:汝等只知刁明忠来襄阳原为探母,情有可原,却忘记军令如山,凡不听约束者斩无赦。(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开山鼻祖 kāi shān bí zǔ
解释: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出处:孙犁《关于中篇小说》:“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中国中篇小说的开山鼻祖。”语法:开山鼻祖作宾语;指开创者。示例:他可以算这个行业的开山鼻祖 ...开山始祖 kāi shān shǐ zǔ
解释:见“开山祖师”。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0回:“你好大胆!没规矩,没王法的!犯了这制造局的开山始祖曾中堂曾文正公的讳!”语法:开山始祖作主语、宾语;指开创者。示例:郭沫若《生活的艺术化》:“批判哲学的开山始祖康德(Kant)也说:‘艺术即天才之作品。’” ...乐山乐水 lè shān lè shuǐ
解释: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出处:《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语法:乐山乐水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乐山乐水,气类相合。(宋《二程全书 外书七》) ...离山调虎 lí shān diào hǔ
解释: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出处:《白雪遗音·八角鼓·精忠》:“岳老爷得胜不班师,秦桧东窗定巧计,私造金牌传假旨,暗使离山调虎计,风波亭上死的屈。”语法:离山调虎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 ,yī jiù yǒu chái shāo
解释: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条件,其他问题就可得到解决。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身子是根本,俗语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语法: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作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