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面目 lú shān miàn mù
解释: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出处:清 段雪亭《遗稿例言》:“苟非自作聪明,即欲省其铅槧,致令庐山面目,渐失其真。”语法:庐山面目作宾语、定语;指事情的真相。示例:我们要揭开他的庐山面目 ...绿水青山 lǜ shuǐ qīng shān
解释:泛称美好山河。出处:元 马致远《拨不断》曲:“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绿水青山任自然。”语法:绿水青山联合式;作宾语;泛称美好的山河。示例:毛泽东《送瘟神》诗:“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马放南山 mǎ fàng nán shān
解释: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出处:《尚书 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语法:马放南山作定语;用于社会局面。示例:其时天下太平已久,真个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五谷丰登,万民乐业。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 ...马入华山 mǎ rù huá shān
解释:《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因以“马入华山”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出处:《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语法:马入华山作定语;用于社会局面。示例:当今鹿台已散,离宫已遣,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北周·庚信《贺平邺都表》 ...闷海愁山 mèn hǎi chóu shān
解释: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出处:元 施惠《幽闺记 三十二缨闺拜月》:“听说罢姓名家乡,这情苦意切,闷海愁山将我心上撇,不由人不泪珠流血。”语法:闷海愁山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猛虎深山 měng hǔ shēn shān
解释:喻勇武而势盛。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出处: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语法:猛虎深山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人民军队犹如猛虎深山,势不可挡。 ...邈若河山 miǎo ruò hé shān
解释:同“邈若山河”。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鲁公女》:“今近在咫尺,而邈若河山,恨何如也!”语法:邈若河山作谓语、定语;指非常遥远。 ...邈以山河 miǎo yǐ shān hé
解释:同“邈若山河”。出处:清·谭嗣同《邹砚铭叙》:“而断金之谊,遂邈以山河,可云悲哉!”语法:邈以山河作谓语、定语;指非常遥远。 ...木坏山颓 mù huài shān tuí
解释:木:梁木。山:指泰山。颓:倒下。梁木折坏,泰山崩倒。比喻德高望重的人死去。亦作“泰山梁木”。出处: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103首:“今年闻委化之信,凡在士林,靡不异声同叹……有如木坏山颓。”语法:木坏山颓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清·孙雨林《皖江雪·拒敌》:“木坏山颓,江城付劫灰。” ...南山铁案 nán shān tiě àn
解释:指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出处:典出《新唐书 李元纮传》:“元纮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硙,元纮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语法:南山铁案作宾语、主语、定语;用于案件。示例:前之所断,不愧南山铁案,盖其情实可诛,则虽死而无怨也。清 薛福成《庸庵笔记 轶闻 谳狱引律同而不同》 ...盘山涉涧 pán shān shè jiàn
解释:形容远行的艰辛。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吃辛吃苦,盘山涉涧。” ...捧土加泰山 pěng tǔ jiā tài shān
解释:比喻不自量力。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 ...千山万壑 qiān shān wàn hè
解释:壑:山沟。许许多多的山和沟。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急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语法:千山万壑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地势险峻。示例:(1)这一带千山万壑,地势非常险要。(2)从飞机上看下去,真是千山万壑。 ...敲山振虎 qiāo shān zhèn hǔ
解释:谓故意示警,使人震动。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这要不用个敲山振虎的主意,怎的是个了当?”语法:敲山振虎作谓语、定语;指间接警告对方。 ...敲山震虎 qiāo shān zhèn hǔ
解释:见“敲山振虎”。出处: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54回:“今天一见马成龙等三人在此吃饭,俱是外乡人,打算要敲山震虎,要把三个人给唬住。”语法:敲山震虎作谓语、定语;指间接警告对方。示例: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二章:“他还当是敲山震虎,讽他无所事事呢?” ...穷山僻壤 qióng shān pì rǎng
解释:比喻荒远偏僻贫穷之地。亦作“穷乡僻壤”、“穷村僻壤”、“穷陬僻壤”。出处:宋·朱熹《条奏经界状·贴黄》:“故州城县郭所在之乡,其产不甚重,与穷山僻壤至有相倍蓗者,此逐乡产钱租额,所以本来已有轻重之所由也。”语法:穷山僻壤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偏僻的地方。 ...丘山之功 qiū shān zhī gōng
解释:比喻功绩伟大。出处: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故乃建秋山之功,享不訾之禄。”语法:丘山之功作宾语;指功劳大。反义词:毛发之功 ...肉山酒海 ròu shān jiǔ hǎi
解释:肉积得像山一样高,酒像海水一样多。形容丰盛的酒席。出处: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原举泰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语法:肉山酒海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厅前大吹大擂,虽无炮龙烹凤,端的是肉山酒海。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二回 ...山殽野湋 shān yáo yě wéi
解释:见“山肴野蔌”。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shān yīn dào shàng,yìng jiē bù xiá
解释: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语法: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比喻事物繁多,应付不及。示例:这使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感受。(秦牧《摔坏小提琴的故事》) ...山崩水竭 shān bēng shuǐ jié
解释:见“山崩川竭”。出处:汉·荀悦《汉纪·成帝纪》:“蜀郡本汉所兴,今所起之地山崩水竭,殆必亡矣。”语法:山崩水竭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山高水低 shān gāo shuǐ dī
解释:比喻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若是留提辖在此,诚恐有些山高水低,教提辖怨怅;若不留提辖来,许多面皮都不好看。”语法:山高水低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多指人的死亡。示例:居士,你但放心,说凶得吉。你若果有些山高水低,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山寒水冷 shān hán shuǐ lěng
解释: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八:“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 ...山节藻棁 shān jié zǎo zhuō
解释:古代天子的庙饰。山节,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画有藻文的梁上短柱。后用以形容居处豪华奢侈,越等僭礼。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明堂位》:“山节藻棁……天子之庙饰也。”语法:山节藻棁作宾语、定语;用于建筑等。示例:元·李羽中《日闻录》:“山节藻棁,丹楹刻桷,以诸侯大夫而越等用之,犹见讥诮。” ...山枯石死 shān kū shí sǐ
解释:极言年代久远。出处:明·刘基《沁园春》词:“任龙蛇歌怨,桑榆烟尽,山枯石死,毕竟何成。”语法:山枯石死作定语、宾语、状语;用于盟誓。 ...山林隐逸 shān lín yǐn yì
解释:隐居山林的士人。即隐士。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馀韵》:“听他说话,像几个山林隐逸。”语法:山林隐逸作宾语、定语;指隐士。示例:我宁愿做山林隐逸,也不想当这个官 ...山栖谷隐 shān qī gǔ yǐn
解释:在山中栖身,到谷中喝水。形容隐居生活。出处:《魏书·肃宗纪》:“其怀道丘园,昧迹板筑,山栖谷饮,舒卷从时者,宜广戋帛,缉和鼎饪。”语法:山栖谷隐作宾语、定语;用于隐士等。示例:我还真想过着山栖谷隐的生活 ...山童石烂 shān tóng shí làn
解释:谓山无草木,石头腐烂。喻不可能有的现象。出处:宋·刘昌诗《芦浦笔记·欢会誓》:“山童石烂,言则可诞;山崇石坚,此言不愆。”语法:山童石烂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山颓木坏 shān tuí mù huài
解释:册:泰山;颓: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出处:《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语法:山颓木坏作宾语、定语;比喻重要人物逝世。 ...山环水抱 shān huán shuǐ bào
解释:山峦环绕,溪水围抱。形容村庄、寺院等座落在背山面水的幽雅环境中。出处:明·王守仁《添设和平县治疏》:“本峒羊子一处,地方宽平,山环水抱,水陆俱通。” ...深山野墺 shēn shān yě ào
解释:荒僻的大山深处。出处:鲁迅《彷徨·祝福》:“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惟独肯嫁进深山野墺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语法:深山野墺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寿山福海 shòu shān fú hǎi
解释:寿象山那样久,福象海那样大。旧时用于祝人长寿多福。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2回:“屏门上,挂一轴‘寿山福海’的横披画。”语法:寿山福海联合式;作宾语;用于祝人长寿多福。示例:一片是做盒子盖的,求写“寿山福海”。(鲁迅《故事新编 理水》) ...水明山秀 shuǐ míng shān xiù
解释:见“水秀山明”。出处:宋·张先《满江红·初春》词:“渐迤逦,水明山秀,暖生帘幕。”语法:水明山秀作谓语、定语;形容风景优美。示例: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南山胜迹》:“马浩澜《念奴娇》词:‘冷翠柔金红绮幔,掩映水明山秀。’” ...水软山温 shuǐ ruǎn shān wēn
解释:形容景色幽雅。 ...水远山遥 shuǐ yuǎn shān yáo
解释:谓路程遥远。出处:宋·汪元量《忆秦娥》词之七:“心如焦。彩笺难寄,水远山遥。”元·关汉卿《哭存孝》第四折:“我避不得水远山遥,须有一个日头走到。”语法:水远山遥作谓语、宾语;比喻道路遥远艰险。示例:淅零零洒琼瑶,乱纷纷剪鹅毛。越映的江阔天低,水远山遥。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 ...泰山梁木 tài shān liáng mù
解释: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死亡。出处:《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染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语法:泰山梁木作宾语、定语;比喻伟人死亡。示例:当此国基未固,人才消乏之秋,近者如斯,将谁与支撑危局?泰山梁木,同人等悲不自胜。(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二回) ...泰山磐石 tài shān pán shí
解释:比喻安定稳固。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50回:“我算什么,明相国不动声色,却出斯民于火热水深,措天下于泰山磐石。”语法:泰山磐石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郁达夫《马六甲游记》:“仍旧是屹然不动,有泰山磐石般的外貌。”反义词:虎尾春冰 ...泰山盘石 tai shān pán shí
解释:比喻安定稳固。 ...泰山鸿毛 tài shān hóng máo
解释:比喻轻重相差极大。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语法:泰山鸿毛作宾语、定语;用于比较。示例:因为这对她是无比重要的荣辱关头,错过这一刻,也许就死不成;就是死成了,泰山鸿毛之间,评价大不相同。(高阳《清官册》第二章) ...泰山压顶 tài shān yā dǐng
解释: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出处:明 贾凫西《木皮词 正传》:“给了他个泰山压顶没有躲闪,把那助纣为虐的杀个净,直杀的血流漂杵堵了城门。”语法:泰山压顶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陆文夫《作家、坐家》:“到了风雨如磐,泰山压顶时更是性命攸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