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相知 bái shǒu xiāng zhī
解释: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出处:明 孙仁儒《东郭记 顽夫廉》:“君家朋友何须道,翻腾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发相知,按剑同袍。”语法:白首相知作宾语;指老年知己。示例:他终于找到了他的白首相知 ...半解一知 bàn jiě yī zhī
解释:指理解得不深,知道得很少。同“一知半解”。出处:宁调元《燕京杂诗》:“半解一知天下士,千歧百辙釜中鱼。”语法:半解一知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否定句。 ...伯玉知非 bó yù zhī fēi
解释: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语法:伯玉知非作宾语、定语;指认识错误。 ...草木知威 cǎo mù zhī wēi
解释: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出处:《新唐书 张万福传》:“朕谓江淮木草亦知尔威名。”语法:草木知威作宾语;形容威势极大。 ...察己知人 chá jǐ zhī rén
解释:指情理之中的事情,察度自己,就可知之别人。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语法:察己知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察今知古 chá jīn zhī gǔ
解释:指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它总是循着时间的先后逐渐演变而成的。观察它的现在,可以推知它的本来面目。语法:察今知古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我们要学会辨正看问题,察今知古,察己知人 ...得一知己,死可无恨 dé yī zhī jǐ,sǐ kě wú hèn
解释:知己:彼此相知的朋友;恨:遗憾。能得到一位知心朋友,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憾。形容知音难觅出处:谢觉哉《知己难》:“所谓‘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得一知己,死可无恨’。”语法:得一知己,死可无恨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慨叹。 ...观过知仁 guān guò zhī rén
解释: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语法:观过知仁连动式;作谓语;指从过错看为人。示例:观过知仁,斯亦可矣。(明 李贽《初潭集 君臣七》) ...旧雨新知 jiù yǔ xīn zhī
解释:旧相识和新朋友出处: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追求她的,关心她的,旧雨新知使老房子,他们家原来居住的那套四合院,电铃整天响个不停。”语法:旧雨新知作主语、宾语、定语;多用于什么样。示例: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旧雨新知济济一堂,热闹非凡。 ...倦鸟知还 juàn niǎo zhī huán
解释: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出处:晋·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语法:倦鸟知还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乐天知命 lè tiān zhī mìng
解释:天:天命;天的意志;命:命运。以听任命运的安排为快乐;并安于自己的处境。这是古代宿命论的思想。出处:《周易 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语法:乐天知命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示例: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三国魏 李康《命运论》) ...冷暖自知 lěng nuǎn zì zhī
解释:水的冷暖,饮者自知。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出处:唐 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语法:冷暖自知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体会深浅,心中自明。示例: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人师也。(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四) ...路人皆知 lù rén jiē zhī
解释: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出处: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语法:路人皆知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示例:季羡林《悼念邓广铭先生》:“也能知道蒋介石之心是路人皆知。” ...论世知人 lùn shì zhī rén
解释:犹言知人论世。谓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亦泛指鉴别人物,评论世事。出处: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范石夫朋旧尺牍跋语》:“石夫高尚之情,谨慎之识,俱可见焉。附录之,亦可以论世知人也。”语法:论世知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中国现在记》楔子:“但是穷而在下,权不我操,虽抱着拨乱反正之心,与那论世知人之识,也不过空口说白话,谁来睬我?” ...履霜知冰 lǚ shuāng zhī bīng
解释:比喻见事物的征兆可预知其严重后果。出处:东汉·王充《论衡·谴告》:“履霜以知坚冰必至,天之道也。”语法:履霜知冰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晋·袁宏《后汉纪·和帝纪》:“将何以宣示四方,仪刑百寮?履霜知冰,朕甚惧焉。” ...茫然无知 máng rán wú zhī
解释:茫然: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 无知:一无所知。指对某事物一无所知。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八:“那刺史官已是知得,帅着合郡父老香烛迎接。直到州堂开读诏书,却是征聘仙人李清。刺史官茫然无知,遂问众父老。” ...茫然不知所措 máng rán bù zhī suǒ cuò
解释:不知怎么办才好 ...蒙昧无知 méng mèi wú zhī
解释:愚钝糊涂;没有知识;不通事理。出处:《晋书 阮种传》:“臣诚蒙昧,所以为罪。”语法:蒙昧无知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不明事理。示例:那些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当宗教教条看待的人,就是这种蒙昧无知的人。(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迷而知返 mí ér zhī fǎn
解释: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出处:《宋书 二凶传 元凶劭》:“所以淹霆缓电者,犹冀弟迷而知返耳。”语法:迷而知返作谓语、宾语;指知错就该。 ...明知故犯 míng zhī gù fàn
解释:明知不对;却故意违犯。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问:‘一切生灵具有佛性,既有佛性,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语法:明知故犯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示例:此物既与人无益,如何令尊伯伯却又栽这许多?岂非明知故犯么?(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一回) ...莫知所为 mò zhī suǒ wéi
解释:不知道怎幺办好,形容激动得不知怎幺办。亦作“莫知所谓”。出处:《晋书·王廙传》:“是时温将废海西公,百僚震栗,温亦色动,莫知所为。”语法:莫知所为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处境很为难。 ...贫贱之知 pín jiàn zhī zhī
解释:见“贫贱之交”。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语法:贫贱之知作宾语;指知心朋友。 ...挈瓶之知 qiè píng zhī zhì
解释:挈瓶:汲水用的瓶,它装不了多少水。比喻知识浅薄,不能深明事理。出处:《左传·昭公七年》:“虽有挈瓶之知(智),守不假器,礼也。”《战国策·赵策一》:“人有言,挈瓶之知(智),不失守器。”语法:挈瓶之知作宾语;指知识浅薄。 ...人人皆知 rén rén jiē zhī
解释:皆:都。所有的人都知道。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老少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语法:人人皆知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所有人都知道。示例:人人皆知以多胜少是最好的办法。(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ruò yào rén bù zhī,chú fēi jǐ mò wéi
解释: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自古道:‘若要不知,除非莫为。’”语法:若要不知,除非莫为作宾语、分句;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示例: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2回:“常言:‘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神不知,鬼不觉 shén bù zhī,guǐ bù jué
解释: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这烦恼神不知,鬼不觉,天来高地来厚。” ...生而知之 shēng ér zhī zhī
解释: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出处:《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语法:生而知之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本能。示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 韩愈《师说》) ...识微知著 shí wēi zhī zhuó
解释: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出处:《新唐书·杜佑传》:“管仲有言:‘国家无使勇猛者为边境。’此诚圣哲识微知著之略也。”语法:识微知著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识字知书 shí zì zhī shū
解释:谓有文化知识。出处:清·李渔《奈何天·虑婚》:“莫说别个,就是阙忠辈呵,一般也貌昂藏,识字知书,怎奈这命低微,执镫随鞭。”语法:识字知书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一百多代表中,‘识字知书’的很少,可是穿着倒还不错。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五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sī mǎ zhāo zhī xīn,lù rén jiē zhī
解释: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出处:《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语法: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作宾语、分句;指人所共知的野心。 ...讨类知原 tǎo lèi zhī yuán
解释:谓通过类比而探知渊源。出处:章炳麟《与简竹居书》:“稽其典礼,明其行事,令后生得以讨类知原,无忘国故,斯其要也。”语法:讨类知原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恬不知羞 tián bù zhī xiū
解释:见“恬不知耻”。出处:清·王韬《凇隐漫录·冯佩伯》:“特不解当时妇女,何以恬不知羞,岂真叔宝全无心肝者哉?”语法:恬不知羞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要脸。 ...罔知所措 wǎng zhī suǒ cuò
解释:罔:不。知:知道。措:安置、处置。不知道怎幺处理好。多指对突然发生的情况无法应付。亦作“罔知所厝”。出处:唐·白行简《李娃传》:“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语法:罔知所措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知怎么办。示例:四方混杀,人人束手,个个归心。定安国舅气的目睁口呆,罔知所措。与众等侍郎束手被擒。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五回 ...先知先觉 xiān zhī xiān jué
解释:觉:对事物有所认识。对哲理和社会政治等问题的认识理解比一般人更早的人。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语法:先知先觉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文艺家先时讲的话,渐渐大家都记起来了,大家都赞成他,恭维他是先知先觉。(鲁迅《集外集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相知恨晚 xiāng zhī hèn wǎn
解释:相知:相互了解。认识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为引重,共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语法:相知恨晚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46回:“造门入见,相知恨晚。” ...心到神知 xīn dào shén zhī
解释:旧时指只诚心敬神,就用不到烦琐的礼仪。比喻对人表示钦佩,不必有什么虚文浮礼。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回:“太太们这么一说,这就叫作心到神知了。”语法:心到神知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比喻重在有心。示例:老舍《我这一辈子》:“我的手可不能闲着,心到神知!”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 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解释: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叶落知秋 yè luò zhī qiū
解释: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天童华禅师法嗣》:“动弦别曲,叶落知秋,举一明三。”语法:叶落知秋紧缩式;作定语、分句;指从细微的变化可预测事物的发展。示例: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还是去年叶落知秋的时候,见过这位地委书记一面。” ...知白守黑 zhī bái shǒu hēi
解释:指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应当保持沉默,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语法:知白守黑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示例:清·钱谦益《眼镜篇送张异度》:“知白守黑通重玄,眼有瘴膜得镜蠲。” ...知书达礼 zhī shū dá lǐ
解释: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出处:《群音类选 牧羊记 卫律说降》:“奈何所见不同,更不知书达礼。”语法:知书达礼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老师希望我们健康成长,要知书达礼,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