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罪我 zhī wǒ zuì wǒ
解释: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语法:知我罪我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示例: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知我罪我,怜我杀我,悉听世人,不复能顾其后矣。” ...知无不言 zhī wú bù yán
解释: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言:说话)。形容发表意见毫无保留。出处:《魏书 崔光传》:“臣之愚识,知无不言。”语法:知无不言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他非常直爽,别人对向他请教,他总是知无不言。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jìn
解释: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出处:宋 司马光《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献可者,于其职业,可谓无所愧负矣。”语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示例:他非常直爽,别人对向他请教,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知雄守雌 zhī xióng shǒu cí
解释:雄:雄强;雌:雌伏,不倔强。弃刚守柔。比喻与人无争。出处:先秦 孔子《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语法:知雄守雌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宋·范仲淹《老子犹龙赋》:“知雄守雌,宛讶存身之际;绝圣弃智,潜疑勿用之时。” ...知羞识廉 zhī xiū shí lián
解释:羞:羞愧。廉:廉耻。指人知道羞愧、廉耻。形容有修养。出处:明·汤显祖《紫钗记·玉工伤感》:“小妮子非抛闪,知羞识廉。”语法:知羞识廉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知易行难 zhī yì xíng nán
解释:知:懂得。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出处:《尚书 说命中》:“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传:“言知之易,行之难。”语法:知易行难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看似容易做时难。示例:现在提出这问题,盖亦知易行难,遂只得空口说白话,而望垦辟于健者也。(鲁迅《准风月谈 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zhī zhī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ī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出处:《论语 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语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古人质实,不尚智巧,言论未详,事实先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宋 陆九渊《与朱元晦书》 ...知子莫若父 zhī zǐ mò ruò fù
解释: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大匡》:“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语法:知子莫若父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指父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示例:他的事,最好问他父亲,知子莫若父嘛! ...灼见真知
解释:同“真知灼见”。正确透彻的见解。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平素具有灼见真知,临时乃能因材器使。”语法:灼见真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自知之明
解释: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语法:自知之明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示例:瞿秋白《乱弹 水陆道场》:“然而阿斗有自知之明,自己知道昏庸无用。” ...酌水知源
解释:饮水要明白它的来源。比喻不忘本。出处: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之二六:“谬膺重任,得免愆尤,实老师教庇所及,酌水知源,敢忘衔结。”语法:酌水知源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达观知命 dá guān zhī mìng
解释:达观:指一切听其自然或看得开;命:命运;知命:指知天命。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凭命运摆布,无所烦恼。出处:茅盾《幻灭》十四:“达观知命的思想,暂时引渡静离开了苦闷的荆棘。天快亮时,她也沉沉入睡了。”语法:达观知命作宾语、定语;指宿命论。示例:你可不能有达观知命的思想。英语:take things as they are近义词:听天由命...达人知命 dá rén zhī mìng
解释:达人:通达事理的人。指心胸豁达的人,安于命运。出处:唐·王勃《滕五阁序》:“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语法:达人知命作宾语、定语;指安于命运。示例:妾闻君子见几,达人知命。(明 王世贞《鸣凤记 写本》)英语:A philosopher is aware that all things depend upon the will of God....知文达理 zhī wén dá lǐ
解释:有文化,讲道理,该词。...愚昧无知 yú mèi wú zhī
解释:非常愚笨;糊涂;又没有知识。出处: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语法:愚昧无知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想到这些,不禁令人憬然于天下本无神秘的事物,神秘只是欺骗或者愚昧无知的代名词而已。(秦牧《天坛幻想录》)英语:ignorant其他:<德>dumm und unwissend<法>近义词:蒙昧无知、无知无识反义词:大智若愚、明察秋毫、料事如神...恨相知晚 hèn xiāng zhī wǎn
解释:恨:懊悔;相知:互相了解,感情很深。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引为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语法:恨相知晚动宾式;作谓语;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示例:后褒坐事左转高唐令,临云,握伦臂诀曰:“恨相知晚。”(《后汉书 第五伦列传》)英语:regret for not having known each other earlier近义词:相见恨晚、恨相见晚...知音谙吕 zhī yīn àn lǚ
解释:谙:熟悉;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泛指音乐。指深通乐律出处:明·桑绍良《独乐园》第三折:“一个家知音谙吕,一个家唾玉喷珠。”语法:知音谙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近义词:知音识曲...不知其详 bù zhī qí xiáng
解释:不知道他的详细情况。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施御史家的事,我也略闻,不知其详。”语法:不知其详作谓语;指不知道他的详细情况。示例:施御史家的事,我也略闻,不知其详。(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反义词:了如指掌...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tiān zhī dì zhī,nǐ zhī wǒ zhī
解释:天地间只有你我两人才知道这个秘密,不能对别人说出处:明·无名氏《女姑姑》第二折:“你又青春,我又年少,则除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咱两个好歹要成了这亲事罢。”语法: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作宾语、分句;用于发誓。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你们杨家的堂名叫‘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英语:nobody knows except you and I近义词:天知地知...知天知地 zhī tiān zhī dì
解释:指知天时,通晓地利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地形》:“知地知天,胜乃可全。”语法:知天知地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近义词:知地知天...知微知彰 zhī wēi zhī zhāng
解释:微:细小。彰:明显。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亦作“知微知章”、“知章知微”。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语法:知微知彰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南朝·梁·梁元帝《法宝联壁序》:“相兼二八,知微知彰;将称四七,如狴如虎。”近义词:知微知章、知章知微...知彼知己 zhī bǐ zhī jǐ
解释: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谋攻》:“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语法:知彼知己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对付敌人,一定要知彼知己,才能百战百胜。英语:know each other近义词:知己知彼反义词:一问三不知...知微知章 zhī wēi zhī zhāng
解释:微:细微。既能看出事物的隐微征兆,也能看清其显著现象出处: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九徵》:“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语法:知微知章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近义词:知微知彰、知章知微...天知地知 tiān zhī dì zhī
解释:天知道,地知道。指人人都知道。亦指只有天知道,地知道,没有别人知道。出处:元·杨梓《敬德不服老》第三折:“你须知咱名讳,尽忠心天知地知。”语法:天知地知作宾语、分句;用于发誓。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你们杨家的堂名叫‘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英语:everybody knows近义词: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知足知止 zhī zú zhī zhǐ
解释: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出处:《周书·萧大阛传》:“况乎智不逸群,行不高物,而欲辛苦一生,何其僻也。岂如知足知止,萧然无尽。”语法:知足知止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近义词: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地知天 zhī dì zhī tiān
解释:地:地形:天:天气。了解地形,了解气候。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地形》:“知地知天,胜乃可全。”语法:知地知天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近义词:知天知地...一体知悉 yī tǐ zhī xī
解释:一体:一律。一律知晓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语法:一体知悉作谓语、分句;用于公文等。近义词:一体知照...人事不知 rén shì bù zhī
解释:见“人事不省”。出处:《红楼梦》第一二○回:“宝钗哭得人事不知。”语法:人事不知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丧失知觉。示例:刚才给他们两个人往空中一抛,重重地落在石板地上,他头昏眼花,人事不知。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英语:lie like a log近义词:人事不省、人事不醒...知人料事 zhī rén liào shì
解释:能识别人才,预料事情的变化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李谪仙》:“知人料事,尤其所难。”语法:知人料事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知必言,言必尽 zhī bì yán,yán bì jìn
解释:言:说。凡有知道的,就毫无保留地讲出来语法:知必言,言必尽作宾语、分句;用于处事。示例:我们一直强调要做到知必言,言必尽近义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知无不言,言无不听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tīng
解释:说的人,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听的人,没有一句话不接受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时素臣正在得君,真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听。旬月之内,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语法:知无不言,言无不听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知一万毕 zhī yī wàn bì
解释:指理解本质,万事尽通。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通于一而万事毕。”语法:知一万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振本而末从,知一万毕矣。”近义词:触类旁通...知足常乐 zhī zú cháng lè
解释: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等。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语法:知足常乐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就是古训所谓‘知足常乐’。王西彦《古屋》第一部英语:Contentment brings happiness.其他:<德>Wer genügsam ist,ist stets frohgestimmt.<法>近义词:乐无知命、自得其乐、心满意足反义词:愤愤不平、郁郁寡欢、忧天悯人、欲壑难填...不知自量 bù zhī zì liàng
解释:形容没有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有多大语法:不知自量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示例:我接下这项工程后,才发觉自己有些不知自量。英语:overrate one's abilities近义词:自不量力...知音识趣 zhī yīn shí qù
解释:趣:情趣。形容朋友间十分了解、意趣相投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你平时那一班同欢同赏,知音识趣的朋友,怎没一个来锲倸你一锲倸?”语法:知音识趣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近义词:知情识趣...知音识曲 zhī yīn shí qǔ
解释:指通晓音乐出处:《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秋胡行》:“有美一人,婉如清扬。知音识曲,善为乐方。”语法:知音识曲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近义词:知音谙吕...迷途知反 mí tú zhī fǎn
解释:迷途:迷路;反:反回。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出处:《南史 陈伯之传》:“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语法:迷途知反作谓语、定语;指知错就该。示例:一个人要迷途知反、知错必改。英语:be aware of one's errors and return from one's wrong path近义词:迷途知返、迷而知返反义词:迷而不返、顽固不化...知时识务 zhī shí shí wù
解释:务:事。能看清当时的大势并了解世事,不去违背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6卷:“这是佛天面上好看的事,况我每知时识务,正该如此。”语法:知时识务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识时知务 shí shí zhī wù
解释:认清形势的发展,通晓事务的变化出处:明·李贽《焚书·李中丞奏议序》...安分知足 ān fèn zhī zú
解释: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出处: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语法:安分知足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处世。示例:这吴推官若是安分知足的人,这也尽叫是快活的了。(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一回)近义词: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