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措 bù zhī suǒ cuò
解释: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语法:不知所措动宾式;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处境很为难。示例:程仁呆了,这个意外的遇见,使他一时不知所措。(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五五)英语:not know what to do日语:どうしたらよいかわからない,手も足も出(で)ない俄语:не знать,что дéлать其他:<德>weder aus noch ein wissen<法>désemparer近义词:手足无措、惊惶失措、心慌意乱、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胸中无数、心中无数、不知所可、无所适从反义词:从容不迫、不动声色、应付自如、胸有成竹、成竹在胸...靡知所措 mí zhī suǒ cuò
解释:靡:无、不。措:处理。不知该如何办才好。出处:晋·元帝《改元赦令》:“京都倾覆,宗庙为墟,孤悼心失图,靡知所措。”语法:靡知所措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处境很为难。英语:be all adrift其他:<法>au bout de son latin近义词:不知所措反义词:从容自若...不知不觉 bù zhī bù jué
解释: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圣贤之学是掯掯定定做,不知不觉自然做得彻。”语法:不知不觉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无意识的。示例:他的残忍和狠毒,时而不知不觉地在老人面前显露出来。(曹禺《王昭君》第二幕)英语:unconsciously日语:知(し)らず知らずに,いつの間(ま)にか俄语:незамéтно其他:<德>unbemerkt<法>sans s'en apercevoir近义词:神不知,鬼不觉、无声无息、悄无声息、悄然无声、神不知鬼不觉反义词:惊天动地、先知先觉、惊逃诏地...燕雀岂知鵰鹗志 yàn què qǐ zhī diāo è zhì
解释:同“ 燕雀安知鴻鵠志 ”。元 无名氏 《翫江亭》第二折:“燕雀豈知鵰鶚志,頑童不解老仙機。”...燕雀岂知雕鹗志 yàn què qǐ zhī diāo è zhì
解释: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同“燕雀安知鸿鹄志”。出处:元 无名氏《玩江亭》第二折:“燕雀岂知雕鹗志,顽童不解老仙机。”语法:燕雀岂知雕鹗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近义词: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聪明睿知 cōng míng ruì zhī
解释:聪明:聪敏有智慧。形容洞察力强,见识卓越出处:《周易·系辞》:“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语法:聪明睿知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夸奖人。示例: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啮缺之为人也,聪明睿知,给数以敏,其性过人。”近义词:聪明睿智...乍入芦圩,不知深浅 zhà rù lú wéi,bù zhī shēn qiǎn
解释:乍:刚刚,起初;圩:围子。新到一片芦苇地,不知这里边的深浅。比喻刚到一个新的地方,不熟悉情况,行动要谨慎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2回:“假若不与他实说,蒙着头,带着他走,常言道:‘乍入芦圩,不知深浅。’”语法:乍入芦圩,不知深浅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平易易知 píng yì yì zhī
解释:形容文字浅显易懂。出处: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之言,平易易知,贤愚皆获其益。”...见始知终 jiàn shǐ zhī zhōng
解释: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能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出处: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语法:见始知终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君子视微见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近义词:见微知著...全知全能 quán zhī quán néng
解释: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出处:郭沫若《郑成功》第四章:“全知全能的主是大公无私的。”语法:全知全能作谓语、定语;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示例:要做到全知全能是不容易的英语:omniscient and omnipotent近义词:全智全能、多才多艺反义词:一窍不通...知人善察 zhī rén shàn chá
解释:察:观察。善于识别观察人才出处:《魏书》:“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语法:知人善察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睹微知著 dǔ wēi zhī zhù
解释:微:细小;著:显著。看到细小的征兆便知道其性质及发展趋势。出处:《三国志·吕布臧洪传》:“仆中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著,窃度主人之心。,岂谓三子宜死,罚当刑中哉。?”语法:睹微知著作谓语、宾语;指人的分析能力。示例:《南史·荀伯玉崔祖思苏侃等传论》:“崔苏睹微知著,自同奔走。”英语:see the hint,see the trend近义词:见微知著...睹著知微 dǔ zhù zhī wēi
解释:从明显的表象,推知到隐微的内情。出处:《文选 王粲〈赠文叔良〉诗》:“探情以华,睹著知微。”李善注:“ 《越绝书》:‘子胥曰: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己。’”语法:睹著知微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睹始知终 dǔ shǐ zhī zhōng
解释: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出处:汉·袁康《越绝书·德序外传记》:“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语法:睹始知终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近义词:见微知著...知法犯法 zhī fǎ fàn fǎ
解释:知道法律;却违反法律。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好僧官老爷!知法犯法!”语法:知法犯法紧缩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示例:对知法犯法的人,应该严惩不贷。英语:deliberately break the law俄语:умышленное нарушéние закóна其他:<德>vorsǎtzlich gegen Recht und Gesetz verstoβen<法>enfreindre la loi sciemment近义词:明知故犯、执法犯法、以身试法、州官放火反义词:遵纪守法、奉公守法...不知轻重 bù zhī qīng zhòng
解释:轻重:分量大小。不明事理,行事冒昧出处:战国 秦 吕不韦《吕氏春秋 本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语法:不知轻重动宾式;则谓语;形容冒昧行事。示例:婆子们不知轻重,说是这两日有些病,恐不能就好,到这里问大夫。(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0九回)英语:abrupt其他:<法>manquer de jugement,discernement近义词:不明事理反义词:知书达理...知足常足 zhī zú cháng zú
解释:人没有过多的要求就能时常觉得满足、快乐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语法:知足常足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近义词:知足常乐...知而故犯 zhī ér gù fàn
解释:故:故意。知道不对,却故意违犯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9卷:“问:‘一切含灵具佛性,既有佛性,为什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语法:知而故犯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近义词:明知故犯...亲知把臂 qīn zhī bǎ bì
解释:指亲人或知心朋友。出处:南朝·齐·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浩荡别亲知,连翩或征轴。”...知情不报 zhī qíng bù bào
解释:知道情况而不报告,特指没有犯罪的人主动地或被动地对当局隐匿别人的叛逆罪或重罪的行为出处:古华《芙蓉镇》第三章:“知情不报者,与坏人同罪。”语法:知情不报作主语、谓语、定语;指瞒而不报。示例:刘心武《钟鼓楼》第二章:“有人要挖澹台智珠的墙脚,您说我们能知情不报吗?”英语:misprision近义词:知情不举...鲍子知我 bào zǐ zhī wǒ
解释: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出处:《史记 管晏列传》:“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语法:鲍子知我作宾语、定语;指彼此了解。示例:平远丁文诚公,清风亮节,冠绝一时,平生赋性鲠直,不谙世故,持节二十年,与连圻诸将帅有公义而无私交,独于合肥兄弟,深鲍子知我之感。陈夔龙《梦蕉亭杂记》近义词:管鲍之交...初入芦苇不知深浅 chū rù lú wěi,bù zhì shēn qiǎn
解释:比喻阅历不深,不知利害。《金瓶梅词话》第七一回:“我家做官的,初入芦苇,不知深浅,望乞大人,凡事扶持一二。”...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zǎo zhī jīn rì,huǐ bù dāng chū
解释: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天衣怀禅师法嗣 惠林宗本禅师》:“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语法:早知今日,悔不当初复句式;作谓语、分句;指悔恨以前的失误或过错。示例:清·吴璿《飞龙全传》第33回:“那苏凤吉听了,深自懊恨,早知今日,悔不当初。”近义词: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zǎo zhī jīn rì,hé bì dāng chū
解释: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出处:巴金《秋》尾声:“谈话中也常提到四妹,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语法: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近义词:早知今日,悔不当初...月晕知风,础润知雨 yuè yùn zhī fēng,chǔ rùn zhī yǔ
解释: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出处:长舆《论莱阳民变事》:“月晕知风,础润知雨,窃恐踵莱阳而起者,祸变相寻而来未有已也。”语法:月晕知风,础润知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近义词:月晕础润、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未知所措 wèi zhī suǒ cuò
解释: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语法:未知所措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处境很为难。英语:be out of one's bearings其他:<法>au bout de son latin近义词:不知所措...知错就改 zhī cuò jiù gǎi
解释:知道自己错了就立即改正出处:王朔《刘慧芳》:“我这人缺点很多,知错就改便是其中之一。”语法:知错就改作谓语、宾语;指人谦虚。示例:真正做到知错就改是不容易的近义词:知过必改反义词:屡教不改、累教不改...知书达理 zhī shū dá lǐ
解释:有知识,懂礼貌。示例:我爸爸知书达理,待人客气。反义词:不知轻重...达地知根 dá dì zhī gēn
解释:比喻根底清楚、明白出处: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语法:达地知根连动式;作谓语;指根底清楚。示例: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经了些十死九生,万苦千辛,俺出身入仕,荫子封妻,大人家达地知根。”近义词:知根知底反义词:来路不明...不知好歹 bù zhī hǎo dǎi
解释: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7回:“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奚落他,打发武松出门。”语法:不知好歹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不辨好坏。示例:袭人也帮着抢白我,说了我许多不知好歹的话,回不得主了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英语:do not know what is good for one日语:善悪(ぜんあく)のけじめがつかない,よしあしを知らない俄语:не отличáть хорóшее от плохóго其他:<法>ne pas savoir le bon ni le mauvais近义词:不识好歹、不识抬举反义词:心知肚明、知好知歹...知足不殆 zhī zú bù dài
解释:殆:危险。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危险出处: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语法:知足不殆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近义词: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止不殆 zhī zhǐ bù dài
解释:殆:危险。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出处:《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语法:知止不殆作谓语、定语;劝人行事不要过分。示例: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明 赵弼《两教辨》)近义词:知足不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zhī zú bù rǔ,zhī zhǐ bù dài
解释:殆:危险。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语法: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宋·苏轼《黄州安国寺记》:“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欲谢去,其后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近义词:知止不辱、知足不殆...知恩报德 zhī ēn bào dé
解释:受别人的恩惠,心存感激意图报答出处:《群英类选·〈红蕖记·触身谐配〉》:“可怜见咱魂销尽,知恩报德情难混。”语法:知恩报德作谓语、宾语;指知恩图报。示例:我三番五次帮助他,倒不希望他知恩报德,只要他发愤做个有志气的人,我就心满意足了。近义词:知恩报恩、感恩图报、结草衔环...知高识低 zhī gāo shí dī
解释:知道高低大小。指懂道理,识大体,说话、做事有分寸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金生是个聪明的人,在他门下,知高识低,温和待人。”语法:知高识低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你小小年纪,倒知高识低,晓得事务,先念皇恩,又不敢夸张,真可谓淑女矣!”反义词: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高低 bù zhī gāo dī
解释: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洞宾见了,叫声好,不知高低。”语法:不知高低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说话做事不知轻重。示例:那安妈妈是妇道家,不知高低,便向乐公撺掇其事。(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三)英语:have no sense of propriety其他:<德>(beim Reden oder Handeln) nicht wissen,wo die Grenze des Erlaubten ist近义词:不知深浅、初生牛犊反义词:知根达底...不知颠倒 bù zhī diān dǎo
解释:犹言不明事理。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九回:不想这些带来的官兵,人人亦不知颠倒。天色又看看晚了。”语法:不知颠倒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处世。近义词:不明事理...不知薡蕫 bù zhī dǐng dǒng
解释:薡蕫:草名,质地柔软可制绳子。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出处:《尔雅 释草》:“莢,薡蕫。”郭璞注:“似蒲而细。不知薡蕫者,岂不辨菽麦意乎?”语法:不知薡蕫作谓语、定语;指人不懂事。示例:明·董斯张《吹景集·俗语有所祖》:“吾里谓愚者曰‘不知薡蕫’。”近义词:不辨菽麦...不知丁董 bù zhī dīng dǒng
解释: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出处:清 赵翼《陔余丛考 成语》:“曹操既擒吕布,欲缓其缚。刘备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太师乎?'...心知肚明 xīn zhī dù míng
解释:心里明白但不说破,形容心中有数英语:tobewellaware其他:{"\u6cd5\u8bed": "\u00eatrebienconscient"}近义词:心照不宣、心中有数...